更多>> 往期回顾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林则徐格言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15:44

  〓 原文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1)。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2),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3)。作事乖张(4),聪明无益。不惜元气(5),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6),布施无益(7)。淫恶肆欲,阴骘无益(8)。(清·林则徐格言)

 

  〓 注释  (1)奉神:敬奉神灵。(2)行止:行为举止。(3)博学:宽广、广博。(4)作:通“做”。乖张:形容人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5)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6)妄:本意“胡乱”。(7)布施: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8)阴骘(zhì):意思是自己默默地做好事而不让别人知道;骘是安排的意思。

 

  〓 译意  内心不存善念的人,想做好风水来拯救自己是没有用的;不去孝敬父母却去侍奉神灵是没有用的;与自己家的兄弟都不能与和睦相处,而想去社会上结交朋友是不会从中获益的;若一个人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心气高傲、做事情我行我素的人即使再博学、懂得的知识再多也是没有好处的;自己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有损身体元气的人,等到生病吃药也不管用;不按照章法行事只是盲目求谋不会有好的效果的;一边夺取别人的财物,取不义之财,另一边去寺庙上来施舍财物想取得上天庇佑,这不会有效果的;一个地痞恶霸,横行霸道,也想求自己阴德庇护,这是不会有效果的!

 

  〓 解读  “十无益”从唐代开始为世人所推崇,到宋代容纳到儒家思想里面来,变成更多人知晓的修身格言。“十无益”包含自身修养,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八字方针都在里面,全方位地对人的身心起教化作用。    林则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且身体力行。 清朝末年,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时年50多岁的林则徐手书了“十无益”格言。该格言成为林家传承百年的家训。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这是林则徐“十无益”格言中的第五句,讲的是读书博学和人品修养的关系。读书博学为何?儒家认为,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身立德,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林则徐父亲亲笔给他题写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林则徐牢记父亲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嘱托,一生孜孜不倦地读书博学,即使在遣戍新疆时,仍然以七辆大车载书20箧随读,吟诗道:“纵使三年生马角,也需千卷束牛腰”。他读书博学不为装点门面,更不以博学作夸耀之本,惟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他在为官任上始终以国计民生为头等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兴盛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风范彪炳千秋。

 

  读书博学,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这一理念也常传之子孙。他在写给大儿子林汝舟的书信中说过:“应时时作用世计,勿儿女情长,勿荒弃学业,须磨砺自修”,应该时时考虑将来再为世人做一番事业,不能贪恋儿女情长,更不能荒废学业,要磨炼自修,为将来一旦出世之用。

 

  林则徐以他的胸怀和风范昭告子孙:为国为民博学有益,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林则徐格言

 林则徐十无益修身格言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