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夫事有本末,智愚贤不肖者本,贫富贵贱者末也
——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8日 17:41

  〓 原文 夫事有本末,智愚贤不肖者本,贫富贵贱者末也。得其本则末随,趋其末则本末俱废,此理之必然也。今行孝悌,本仁义,则为贤为智。贤智之人,众所尊仰,箪瓢为奉(1),陋巷为居(3),己固有以自乐,而人不敢以贫贱而轻之,岂非得其本而末自随之?夫慕爵位,贪财利,则非贤非智。非贤非智之人,人所鄙贱。虽纡青紫(3)、怀金玉,其胸襟未必通晓义理。己无以自乐,而人亦莫不鄙贱之,岂非趋其末而本末俱废乎?(南宋·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


  〓 注释 (1)箪(dān)瓢:箪瓢,典故名,典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瓢,盛饭食的竹器箪盛饮料的瓢,亦借指饮食,后用为生活简朴。(2)陋巷:狭小简陋的居室。(3)纡青紫:纡:系,结。青紫:古时公卿服饰。


  〓 译意 凡事都有本末之分,智慧还是愚痴、贤能还是不肖,这是为人的根本,而贫与富、贵与贱则是为人末端的事情。抓住了根本,自然就能得到枝末。如果一味追求枝末,就会本末都失掉,这是必然的道理。现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以仁义为做人之本,则将成为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而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自然会受到众人的尊敬和敬仰。即使像颜回一样,箪食瓢饮,住在陋巷也能自得其乐,而别人也不敢因他贫穷和地位低下而轻视他。这难道不是得到了其根本而枝末也随之而得吗?如果仰慕爵位,贪图财利,就不会是有贤德和智慧的人。没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自然会被众人所鄙视。虽然穿着官服,怀藏金玉,但是心中未必明白义理,不仅自身不能得到真乐,人们也无不鄙视他,这难道不是追求枝末而本末都失去了吗?


  〓 解读 这是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中的一则,讲的是居家、处世、为政都要以仁义为本。


  “夫事有本末,智愚贤不肖者本,贫富贵贱者末也。” 陆九韶讲解何为本何为末。“智愚贤不肖”是内在的道德修为,是为人的根本;“贫富贵贱”是外在之物,是为人的末端。


  什么是智贤?什么是不肖?衡量的标准是仁义。符合仁义的就是智贤不符合仁义的就是不肖。“行孝悌,本仁义,则为贤为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以仁义为做人之本,则将成为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贤智之人,众所尊仰。”“行孝悌,本仁义”的会受到众人的尊敬和敬仰。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不仅极富学问,而且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所以,陆九韶举颜回为例,说即使像颜回一样,箪食瓢饮,住在陋巷也能自得其乐,而别人也不敢因他贫穷和地位低下而轻视他。这难道不是得到了其根本而枝末也随之而得吗?


  在陆九韶的心目中,“行孝悌,本仁义”的颜回是个贤智之人,那什么样的人是“非贤非智之人”呢?陆九韶给儿孙们指出,“慕爵位,贪财利,则非贤非智。非贤非智之人,人所鄙贱。” 如果仰慕爵位,贪图财利,就不会是有贤德和智慧的人。没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自然会被众人所鄙视。陆九韶说,“非贤非智之人”,即使穿着官服,怀藏金玉,但是心中不明白义理,不仅自身不能得到真乐,人们也无不鄙视他。这就是追求枝末而导致本末都失去了。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