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
——袁采《袁氏世范·处己》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2日 17:54

  〓 原文 勉人为善(1),谏人为恶(2),固是美事(3),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岂惟人不见听(4),亦反为人所薄(5)。且如己之立朝可称(6),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7);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为不然(8),岂不反为所笑!(南宋·袁采《袁氏世范·处己》)


  〓 注释 (1)勉:勉励赞扬。(2)谏:规谏。(3)固:当然。(4)不见听:不被别人听取。(5)薄:鄙薄。(6)立朝:在朝为官。(7)操履:操守。(8)苟:如果,假使。


  〓 译意 别人做了好事,对他进行勉励赞扬,别人做了坏事,对他进行规谏劝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规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倒要被别人鄙薄。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之法教诲别人;自己能住在父母旁边而能与父母和睦相处,才能用自己的孝顺行为来教诲别人。如果说自己尚且做不到这些,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反倒被别人耻笑吗?


  〓 解读 中国古代的儒家讲究修身正己,认为自己做到行为端正,品德高洁才可以去治理民众,或教诲他人。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不止一次的强调为政者治国必先端正自身,也是孔子治国的一个根本原则。“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如果为政者能自己端正,对于治理国家有什么困难呢?自己不能端正,又怎能端正别人呢?正人先正己,为官或教育者、长者都应具有的品德。孟子对身教示范作用也有所论。他说:“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孟子·万章上》)“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由此可见,儒家在处理人己关系时,首先要求端正自己,强调只有正己才能正人正物。


  袁采在《袁氏世范》也提出“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又说:“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自省,就是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去规劝别人,如果自己平时也做不到,却要去规谏别人,就要被别人鄙薄。


  袁采告诫家人,要多从为政之德、学识、操守、才能、孝五个方面修身正己:一是为政之德:“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二是学识:“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三是个人操守品德:“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四是才能:“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之法教诲别人。五是孝:“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自己能住在父母旁边而能与父母和睦相处,才能用自己的孝顺行为来教诲别人。


  欲正人先正己,欲论人先自论,欲律人先自律。这正是袁采在《袁氏世范》中给家人、世人乃至今人的一个忠告。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