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8日 16:23
〓 原文 夫君子之行(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2),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 诸葛亮《诫子书》)
〓 注释 (1)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品行。(2)淡泊:恬淡寡欲。
〓 译意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 解读 诸葛亮的《诫子书》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诸葛亮天下奇才,足智多谋,为蜀相国,功德昭彰。他一生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据《三国志》载:诸葛亮生前曾给刘后主上过一份奏章,自陈:“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才,以负陛下。”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要求甚严,生前写下《诫子书》,要他们恭谨勤奋,修身养德,戒奢以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