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8日 18:17

  〓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3)。其所厚者薄(4),而其所薄者厚(5),未之有也(6)。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 注释 (1)庶人:普通百姓。(2)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全部都是之意。本:本源、根本。(3)末:与“本”相对,末节之意。(4)厚者薄:该厚待的却怠慢。(5)薄者厚:该怠慢的反倒厚待。(6)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是说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做法或是事情。


  〓 译意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养品德作为根本。人的根本败坏了,末节反倒能调理好,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还未曾有过。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 解读 《大学》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总纲下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里有两点必须把握:


  一是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或者说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起点。在儒家看来,一个人要想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有所作为,就要从修身做起。如果连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好,何言“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到普通老百姓,从无一例外,“是皆以修身为本”。人都不是生而成圣,生而有德,即使像圣人孔子,他也是“学而时习之”,也要“吾日三省吾身”,也要“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因此,人人都要像孔子那样,一生都在“修身”之中,一生都不断地进德修业,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修身与齐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家庭中的每一个个体,“我”“自己”,和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关系密切,尤其是父子、夫妻,自身不正,何以正人,何以齐家?《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我们也可以说“一人正,一家兴正”,良好的家风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修养,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只有先端正自己,才能对家庭的其他人提出要求,也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因此说:齐家之道,修身为先。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