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韩愈《示儿》
〓 原文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1)。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2)。
前荣馔宾亲(3),冠婚之所于(4)。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5)。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6),子孙从朝裾(7)。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8)。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9)。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10)。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11)。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12)。
跹跹媚学子(13),墙屏日有徒。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14)。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15),其无迷厥初(16)。
(唐·韩愈《示儿》)
〓 注释 (1) 束:捆。一束书即一捆书。(2)牢:作祭品用的猪羊。登牢蔬,提供四时蔬菜。(3)前荣:此指南屋。(4)冠婚:指行加冠礼﹑结婚礼。(5)翳(yì):遮蔽。(6)恩封:朝庭任命。(7)朝裾:朝服。借指朝廷官员。(8)玉带: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即革带。金鱼:古代三品或四品以上官员佩饰的金鱼符。(9)峨冠:指重臣世儒之士。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10)槊(shuò):中国古代冷兵器。(11)钧枢:指国事重任。(12)精粗:精密和粗疏。(13)跹跹:相得貌。(14)蔽:这里指昏聩,不明是非。(15)曹:辈。儿曹,即儿辈。(16)厥初:厥,那个。厥初,那个最原始的。
〓 译意 我开始北漂到京都时,只带了一捆书籍。辛勤工作了三十年,才有现在这套房屋。
这套房屋不算豪华,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中堂高大也还时尚,一年四季都供上四时蔬菜。
南屋举办宴席招待贵宾和亲戚,行加冠礼﹑结婚礼也在南屋举办。庭院内没有什么杂物,只有八九株高挺拔的大树。
树上有藤缠绕,春天很茂盛,夏天有树荫遮阳。
坐在东边的堂屋可看见山峦,也可看见云彩和清风相追逐。
松树连着南亭,亭外有种瓜菜的场地。西边的房子不多,有槐树和榆树的树荫遮蔽。
早晚都听到山鸟的鸣叫,像是在山涧旁居住一样。
主妇住在北堂治理,膳食和服饰都适合亲疏。
朝庭封我为高平的命官,从此儿孙都能相从穿戴朝服的人。
要问每次开门有谁来,来的都是朝庭里的高级官员。
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官阶高低,就看看他们腰带上所佩戴的金鱼符。
要问客人都在谈些什么,重臣世儒们谈的都是尧舜时代的盛事。
酒足饭饱之后没什么事了,就下棋或舞枪互相娱乐。
凡是在这里的贵客是些什么人,十之八九都是些负责国事重任的高人。
又问谁来的最多,那就是张樊如。
来了也没有什么大事,主要是谈论一些得失的常事。
那些得志的高门学者,门下每天都有求教的弟子。
对后学者或请益者,尽力予以奖掖,那些不明事理的就不用胆怯了。
嗟叹我经常不加修饰,就如一个庸人一样和贵人相处。
之所以能这样和贵人平起平坐,就因为我能和当朝的儒雅之士相比。
写这首诗给你们这些儿辈,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迷失了家族的根本。
〓 解读 韩愈的示儿,即明示自己的儿子韩昶。示儿诗背后是诗人对家族的爱和责任,他的理想的生活模式,以及他对儒教传家的期望。
韩愈家世孤寒,自小就多次经历失去亲人的伤痛,并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据《旧唐书·韩愈传》,韩愈出生在一个累世官宦之家,但他的母亲早逝。3岁时,他又失去了父亲。小小年纪痛失双亲,靠其兄韩会及嫂抚养。韩愈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他一日能记诵数千言,言出成文。所学包括经、史、百家之言,而以儒家文化的经典六经为主。《新唐书·韩愈传》,说韩愈仕途坎坷,考中进士做官后,又先后四次被贬。后来业他做到了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五十岁去世后被赠礼部尚书。用今天的话来说,韩愈可算是一个从低层奋斗上来的典型。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这四句诗包含了多少汗水与泪水啊!诗的旨意在于明示和教育自己的儿子,发奋读书,辛勤苦干才是立足之本、立身之基和家传之道。虽然诗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意味,如苏轼说韩愈“所示皆利禄事”。但诗中所明示的发奋有为的为人立世道理,“子弟读之,亦能感发其意,知所羡慕趋向,而有以成立,不陷于卑污苟贱,而沾辱其门户矣。”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