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家之兴替,全不系乎富贵贫贱,存乎人之贤不肖耳
——张履祥《训子语》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 18:06

  〓 原文 家之兴替,全不系乎富贵贫贱,存乎人之贤不肖耳。贫贱而好修饬行(1),兴隆之道;富贵而纵恣背理(2),败亡之辙也。《正蒙》云:“子孙贤,族将大,未有子孙不贤,家族不至倾覆者。”(清·张履祥《训子语》 ) 


  〓 注释 (1)饬行:使行为合乎礼义。(2)纵恣:肆意放纵。(3)辙:途径,门路。


  〓 译意 一个家庭的兴盛衰败,全不在于富贵贫贱的原因,而在于子孙的贤与不肖。家庭虽然贫贱但注重修德,使行为合乎礼义,这是兴隆之道;家庭富贵而肆意放纵,违背义理,这是败亡之路。正蒙》说:“子孙贤,家族将兴盛,没有子孙不贤,而家族不倾覆败亡的。”


  〓 解读 清朝学者张履祥十分重视家风的传承和家门的兴隆。他认为,传承家风和兴隆家门,关键在人,在人的贤与不肖,而不是在于家庭的富贵贫贱。他说,“贫贱而好修饬行,兴隆之道;富贵而纵恣背理,败亡之辙也”。他说自己的家族数世以来没有显盛,只有“积善”二字“家门守之,乡里亦信之,此风可长不可失也”。因此,他很重视培养“贤子孙”,注重对子孙的德行教育。


  “子孙何以贤?”张履祥在其家训《训子语》说,“惟尊礼师傅以修身、继述祖宗以启后是也。”他用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作喻,告诫儿子为人厚道、积德累善是关系家庭兴衰存亡的“古今不易之道”:“土薄则易崩,器薄则易坏,酒醇厚则能久藏,布帛厚则能久服。”


  “贤子孙”的“贤”,核心是德行之高厚。张履祥说,这就要做到“立身四要”。这四要是“曰爱,曰敬,曰勤,曰俭”。爱和敬,是处人之道;勤和俭,是“自处之道”。对人要爱和敬,对自家要勤和俭。爱敬之道在于“忠信以存心,敬慎以行己,平恕以接物”。勤俭之道在于勤劳节俭,力戒奢侈。他教育儿子“处贫困,惟有勤劳刻苦,以营本业。布衣蔬食,终岁所需无几,何忧弗给?……所忧者,不克自立,辱其身以及其亲耳”!


    那么,如何培养“贤子孙”呢?张履祥强调两点。一是延师教子。他认为如果不教,再好的子弟也不能成材,所以他非常强调师教之重要。他说,中等资质的人,得到老黼的教诲,可以达到上等的水平;得不到老师的教诲,就会退到下等资贸的水平。这样,“子孙贤,子以及子,孙以及孙。子孙弗肖,倾覆立见.可畏已”。二是教宜严,不宜宽。张履祥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长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他认为贤与不肖,就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对子弟严格要求:“严则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表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则姑息,放纵姿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