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宋·家颐《教子语》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2日 07:40

〓 原文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1)。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2)。(宋·家颐《教子语》——引自陈节《古代家训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福建学刊》1996年02期 )


  〓 注释 (1)溺(nì):过份。慈:疼爱。(2)不肖:一般是称不孝之子为不肖。也指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


  〓 译意 人生最快乐的莫如读书,最重要的莫如教养子女。父亲对子女,不要过份疼爱。子女自小就应该以威严相待,以礼法严格要求,这样子女知大后就不会有不出息的后悔。


  〓 解读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至要无如教子”正是这一优良传统中的重要理念。


  从家族的传承来看,“教子”好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光明的人生,以后孩子不负父辈的期望,修身持家立业,实现“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家和万事兴”,使家道和家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教子”不可或缺。


  从家风的延续兴旺来看,通过“教子”,用道德规范约束家庭成员言行,树立良好家风,为家族发展培育优秀继承人,为家族兴旺、长久不衰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颜氏家训》乱世之中树儒雅家风,育“德业三子、贤忠诸孙”;“包公家训”刻石立铭训子孙,后代皆清廉守法;《郑氏规范》“义家气象”之楷模,成“江南第一家”;《曾国藩家书》为仕宦家训之巅峰,后备人才辈出。这些家族的兴盛繁荣,其家族中代代相传的“教子”功不可没。


  从“治国平天下”来看,父辈以德为本、励志勉学、为官勤政等内容“教子”修身养性,努力成才。“孟母三迁”“择邻处,断机杼”培养出一代儒学大师;“程氏勉夫教子”成就了北宋“三苏”;“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这些都是“教子”的成功范例。


  正因为“教子”对家国的兴旺发达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古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老学究语》强调:“不怕饥寒,怕无家教,惟有教儿,最关重要。”(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