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司马光《家范·卷一》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07:32

  〓 原文 《诗》云:“桃之夭夭(1),其叶蓁蓁(2)。之子于归(3),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4),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北宋·司马光《家范·卷一》)


  〓 注释  (1)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2)蓁蓁(zhēn):桃叶茂盛。(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4)其仪不忒(te):仪,仪表,仪容。忒,差错。


  〓 译意 《诗经》说:“美丽的桃树啊,枝叶繁茂;妙令女子出嫁到丈夫家,使其家庭和顺。”将家人治理的非常和谐,而后可以去教导国人。《诗经》说:“宜兄宜弟。”自己的兄弟之间非常和睦,而后就可以去教导国人了。《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父亲处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是兄弟之间处理关系的榜样。推而广之,成为全国民众足以效法的榜样。这就是治国先要能够齐家的道理。


  〓 解读 《家范》为历代推崇为家教的范本,全书共十九篇,系统地阐述了封建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书中引用了许多儒家经典中的治家、修身格言,对我们颇有启发还收集了大量历代治家有方的实例和典范,为后人树立楷模。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他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就研究立身处世和处理复杂的身边矛盾而言,《家范》确实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更实用。现代人需要从古训中汲取智慧,做一个世事练达之人。


  卷一《治家》篇,司马光引述春秋时期石碏、晏婴等关于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的观点,列举了公父文伯母、樊重等的故事,阐述了“治家者必以礼为先”的主张。(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Copyright 2007-2019 www.gxjj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