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戴圣《礼记·大学》
〓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1),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4)。致知在格物(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 ·戴圣《礼记·大学》)
〓 注释 (1)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2)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3)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4)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5)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 译意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 解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核心。天下太平是古代政治思想家的治国理想和政治目的,而身修、家齐、国治才能实现天下太平。在儒家思想的体系中,修身是第一位的,修身之后是齐家,可见,齐家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性。“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治国在齐其家”。
“齐家”而后“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家风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这几句经典,和《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一个意思。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养自身品德;要想修养自身品德,就一定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稳固自己的道。(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