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往期回顾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周易·坤》
〓 原文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2)。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3)。(先秦《周易·坤》)
〓 注释 (1)余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祥庆。(2)余殃:指留给子孙后辈的灾祸。(3)顺:循,沿循。
〓 译意 修积善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然留下许多灾祸。臣子弑杀他的君主,儿子弑杀父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缘故,出现这种局面是逐步发展的结果。《易经》说:“践踏着薄霜,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大概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现象。
〓 解读 “坤”指地。《周易》的坤(kūn)卦展示像“坤”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广阔无际的大地是生成万物的根源,柔顺而秉承天道的法则。大地深厚且载育着万物,它的功德广阔无穷。它蕴藏着弘德、光明、远大的功能,使万物都能顺利地成长。《坤》卦如同《乾》卦一样,也是反映一个事物由始到末的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的。
《坤》卦《文言传》提出一个论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好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这里有对“积善之家”的褒奖,也有对“积不善之家”的警告。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族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全社会都要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个中深意,不仅为了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正气清风。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文言传》还指出,无论是“积善之家”,还是“积不善之家”,都有一个“积”的演变过程。其中提到的“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问题在于是不是“早辩”,早清醒,早自觉,早采取正确的训导,使善之家“顺”积,使不善之家断积。有了好的家教,就会有好的家风,好的家族。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让后代子孙铭刻在心、代代受益。在这方面,我国的贤达之士和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可以说,良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人才,不仅惠及家庭家族,也造福社会;不正家风不但影响子女成才、殃及家庭家族,也祸及桑梓。(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