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坚守——记百色市西林县纪委信访室主任王春梅
自治区纪委副书记蒋克昌看望慰问王春梅
“困境之中见精神。”
——习近平《之江新语》
人世间万事万物,有得有失,有圆有缺,有喜有悲,不可能十全。
1999年,王春梅36岁。这一年,她走上了人生的一个新舞台:担任西林县者夯乡纪委副书记。2005年调到西林县纪委担任信访室副主任、主任。
命运之神在交给王春梅新的人生舞台时,却也用双翼给她幸福的家庭投下重重阴影——
先是儿子得了重病,从2000年起四处求医,到2005年才日渐好转。
王春梅刚缓了一口气,万万想不到的是,她的丈夫在2007年患了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且不断恶化。2009年,丈夫到了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晚期,全身瘫痪。
就在丈夫全身瘫痪之时,2009年3月,王春梅的父亲又查出食道癌晚期,半年后溘然而逝。
一年半以后,2011年8月4日晚9时,王春梅的丈夫不幸离世。千千心结竟成噩,泪飞顿作倾盆雨。
“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守。”王春梅说,“面对着种种不幸之事,我只能坚强地挺着,擦干眼泪,努力工作。”
15年来,在生活的重重困境中,王春梅用她的坚强和不懈,坚守着一个母亲对儿子无怨无悔的母爱,坚守着一个妻子对丈夫不离不弃的深情;在工作的种种困境中,王春梅用她的坚定和不拔,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守着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特有的精神,一种“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精神……
一、坚守忠诚
“这辈子,我都要记住共产党,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摘自王春梅《我的人生本色》
“忠诚之心,人之大德。”对党忠诚,是党员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第一要求。
1963年9月13日,王春梅出生在西林县者夯乡妈蒿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王春梅一生,受父亲的影响特别大。父亲是一位共产党员,生产队长。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招干”中,父亲被吸收为国家干部。这在当时的乡村中是莫大的荣耀。她这一家对共产党有着一种感恩戴德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潜移默化,影响了王春梅一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价值的追求。
王春梅共有6个兄弟姐妹,她是大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尤其农村家庭的大姐。她读小学时,放学回家就挑水、煮饭、捡猪菜、打柴火。她就这样“半工半读”地在偏僻的小乡村,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鼓舞激励下,1979年7月,王春梅高中毕业后,就在村里当上妇女主任。1985年被选拔到者夯乡当计划生育专干,接着又当了3年的乡计划生育助理。1991年4月,在乡政府换届中被选上者夯乡副乡长,以后连任了三届者夯乡副乡长。
王春梅是个对党永怀感恩的人。读书,她感恩;当了干部,她感恩;当上了副乡长、乡纪委副书记,她更是感恩。她常说:“这辈子,我都要记住共产党,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化,但王春梅的信念和追求,始终不变。
这一天终于到了,她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1991年的7月1日,她庄严肃穆地站在鲜红的党旗下面,屈举手臂握紧拳头,向着亲爱的党旗倾诉自己的心声,宣读入党誓词。
从此,党的恩情和党员意识,如一股热流在王春梅的血液中流淌。
2005年6月,王春梅从者夯乡调到县纪委,任信访室副主任。在者夯乡,她做了4年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完成很好。到了县纪委,她又做被称为“天下第一烦、天下第一难”的信访工作。她没有二话,任劳任怨地学习着、工作着、奉献着。
从乡下到县纪委工作,王春梅知道自己最欠缺的是理论素养。到县纪委后,她首先抓紧的是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这是她精神上和工作上的追求,也是忠诚于党的思想基础。
刚到县纪委信访室工作时,凡是中央纪委、监察部和自治区纪检监察厅颁发的重要文件、法规,她都尽量搜集,一本一本地读熟读透。她的接访,或是她处理的信访件,能做到有情有理、合法合规。很多到县纪委上访的干部、群众,第一句话就是要王春梅接访。
2010年,县纪委领导决定,王春梅还要兼管案件审理工作。她再一次迎难而上。她把县纪委原有的党纪政纪学习读本读了个遍,让相关的审理条规烂熟于心。这一年,王春梅亲自审理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都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在纪检监察信访的工作岗位上,每天都在考验着王春梅对党的忠诚,而每一次考验,王春梅都达到了99.99%的纯度。
2012年4月16日,王春梅接到一封群众的举报信,举报县直某单位的负责人经济上有虚报冒领、徇私舞弊等问题。令王春梅惊讶的是,这位负责人和王春梅竟是表亲关系。在党性和亲情的天平上,王春梅坚守了对党的忠诚,坚守了党性原则。她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亲者隐,当机立断填写信访件处理单,并在“拟办方式”一栏中写上“拟直接查办”,呈给分管的县纪委领导阅示。在查办这个案件的过程中,王春梅因与涉案人有表亲关系而主动回避,背地里也没有给表亲透风漏气。西林县纪委经过几个月的内查外调,查实了这位负责人的经济违纪问题,县纪委没收了其违纪款上缴财政。这位负责人最终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
在王春梅看来,进了党的门,就要服从党组织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家庭生活的厄运并没有冲淡王春梅对党的忠诚,也没有浇灭王春梅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虽然这些年来,儿子病重,丈夫瘫痪,父亲患上不治之症,王春梅四处奔波求医,日夜照料病人,但是,县纪委监察局的同事们没有看到王春梅有过迟到早退,单位组织的活动她也没有缺席过。在分管信访工作的县纪委领导的记忆中,多年来王春梅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向领导和单位提出过任何要求,没有申请过特别的照顾。
和王春梅一起在同一间办公室从事纪检信访工作4个年头的农思用,常常得到王春梅的忠诚教诲。有一天,农思用和王春梅加班到深夜一点多钟,她们相伴走在寂静的大街上时,王春梅亲切地对农思用说,我们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对党忠诚上达到新的高度,又要脚踏实地工作。我们总是说要对党忠诚,要为人民服务,其实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就是落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就是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王春梅这段发自肺腑的话,像春雨般沁入农思用的心田。这位“80后”的“女纪检”,常思常用王春梅的教诲,成了西林县纪委的后起之秀。
“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党忠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王春梅一直践行着这个承诺。
做好纪检信访工作,不仅要耐心接访,及时处理群众的诉求,搞好案件的初核,还要会电脑打字,会使用信访信息系统软件,及时上报各种信访材料。
接访,对王春梅来说,不是“第一难”事,她有她的信念和经验。她说,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为了群众,真诚服务群众,纪检信访再难都可迎刃而解。就是电脑操作,难住了这个从乡下上来的年近50的农村女干部。
做惯了“第一难”工作的王春梅,再一次迎难而上,她要扫掉自己的“电脑盲”。她自告奋勇地上电脑培训班,她苦背五笔字型键盘字根,她在电脑上刻苦自学五笔打字,她不耻下问向年轻的同事学习信访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在她的办公室的桌面上,一本《五笔字型即查词典》被她翻得几近残破……
同事们奇怪,那段时间王春梅白天工作如此繁忙,丈夫病重又要护理,晚上她办公室的灯为什么总是亮到最后。原来,王春梅是分秒必争地加班加点学习电脑操作。后来,她的妹妹才明白,姐姐为什么总是在晚上八九点钟还去办公室。
平凡的认真,细小的积累,告诉人们一种对党的忠诚态度,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下一页 |
第 [1] [2] [3] [4] [5] [6] 页 |
编辑:杜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