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坚守——记百色市西林县纪委信访室主任王春梅
四、坚守为民
“自1985年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牢记一个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深知是党和人民给了自己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在乡下工作多年,对人民有着浓厚的情感。”
——摘自王春梅《我的人生本色》
“走,到我家看看。”说这话的是王春梅。
“你家?”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韦建权有点不解。他知道,王春梅的家在县城,老家也不在这里。
这天是2014年3月20日。西林县纪委监察局的干部按照县委的部署,到西平乡八桥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村里清理水利渠道。中午劳动休息时,王春梅欣然发出邀请。
原来,王春梅帮扶的村民黄乜能家就在这个村。王春梅早把60多岁的黄乜能家当成自己的家,60多岁的黄乜能也把王春梅当成自己的女儿。
韦局长见王春梅热情相邀,带着几个同志走进了黄乜能的家。
黄乜能看见“女儿”王春梅领着干部到家来,脸上笑开了花。王春梅把昨天晚上到商店买的一床毛毯、一床蚊帐和一套新衣服递给黄乜能,拉着黄乜能嘘寒问暖,就像母女般亲热。
王春梅是从乡村中的老百姓走出来的人,她有一种“广西省尾人”的古道热肠、厚道仁心。虽然,她的家庭有太多的不幸,但她对老百姓的热肠仁心始终不改,她的心总是这样与乡村的老百姓贴在一起,总是想着为乡村的老百姓多做些仁事善事。
八桥村是西林县纪委的扶贫联系点。2011年3月的一天,王春梅听驻村的干部说起村里一个名叫黄乜能的困难户的穷困状况时,她就记在心里。第二天中午,她到附近村搞完信访初核后就赶到八桥村。当她和村干部一起走进黄乜能家的时候,眼前的穷困让她心里难过极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呀,丈夫天生弱智,30多岁的儿子患有严重肺结核,失去了劳动能力。因危房改造的资金不足,刚起的水泥平房,通向屋顶阳台的楼梯口还是向天敞开着。下雨天,雨水顺着楼梯往下灌,堂屋变成了水塘。阴暗的房子里除了零乱地摆放几件锄头、斧头和柴刀之类的家具外,没有一件谈得上是家具的东西。看着60多岁的黄乜能一脸的愁苦,一脸的无奈,她的眼圈红了。
那天,正是一年春播时。八桥村家家户户都忙着耙田春播,黄乜能的一亩多田还没动过犁耙。王春梅关切地问黄乜能买好谷种了没有。黄乜能唉声叹气地说,有点钱都拿给儿子治病了,现在家里连一块钱都找不出来。其实,连续的家庭不幸,已经使王春梅的手头很拮据,但眼下黄乜能家比她更难,她翻翻自己的包,总共还有300元钱,就都掏出来,放到了黄乜能的手上。
回到县城,黄乜能家向天敞开的楼梯口总在她的眼前晃着,心里也总有一件未了的事记挂着。为了这件事,她给一些机关单位打电话求助,还不时登门说情。最近,县教育局的领导终于为王春梅的真情打动,帮买10吨水泥送给黄乜能。黄乜能家楼梯封盖正在动工修建之中。不久,黄乜能一家将过着“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生活。
从此,王春梅时时牵挂着穷困中的黄乜能。有时她到附近村初核信访件,总是拐到八桥村看一看黄乜能,给她送上几斤面条、水果。有时,见黄乜能身无分文,王春梅就掏出两三百元递到黄乜能的手上,让困难中的黄乜能松开紧锁的眉头。
“她不是我们的亲人却对我们比亲人还好,我要让我的孩子认她做母亲!”淳朴的黄乜能常对村里的人说。
“开始时我们都以为王主任只是来应付着走走而已,想不到她对黄乜能一家这么真诚地关心和照顾,现在村里人都羡慕他们一家找到了亲人,这样的好干部老百姓都很佩服啊!”八桥村村委会副主任陆顺明感慨不已。
为民情怀,是对官僚主义的反拨,是优秀民本思想的最新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也是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精神脊梁。对王春梅来说,虽然自己也处在困境之中,但总是时刻记挂着困难的群众,总是尽己所能,帮群众解决一些眼前之难。她觉得这是应该的,也成了她的一种党员意识、一种自觉行动。
还在者夯乡当副乡长的时候,王春梅就经常慷慨解囊以解群众的燃眉之急。一次,者夯乡的黄乜小现要到县里的计生服务站做节育手术,但凑不够来回的路费。她想到了王春梅。王春梅二话不说,掏出100元钱就塞到了黄乜小现的手里。当时,这100元钱几乎是王春梅一个月的工资。黄乜小现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眼眶里盈满了感激的泪水。
王春梅做这些好事是一贯的。在当时的者夯乡,接受王春梅资助的群众还有很多,当赶街买谷种钱不够、回家的车票钱不足、孩子的学费还差时,他们大多都会找王春梅帮忙,而王春梅是每求必助,毫不迟缓。
王春梅这种能帮就帮的精神,是出于她一种善良人性的自然流露,也是对群众的一种报答。她儿子小的时候,由于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带他,常常丢给邻居的阿姨帮忙照看。她说,谁家没有难处,能帮一点算一点。
西平乡那务村猪街屯岑海深,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因为家庭经济很困难,无力修缮房子。2012年7月的一天,岑海深来到县城,找到了王春梅。
第二天,王春梅抽空到了住建局,查实岑海深是危房特困户,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他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指标,但是村里东挪西挪,岑海深危房改造的指标没落到他的头上。王春梅急岑海深所急,打电话给西平乡的领导,落实了岑海深危房改造指标。不到一个月,王春梅就帮助岑海深争取到了1.5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金。现在,岑海深已建起了新房,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是啊,能帮一点算一点。一句之词,一元之助,一臂之力,也许如一点星光,一支红烛,但毕竟散发着光和热。群众有了星星点点的光和热,他们就看到了党的光辉,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 [1] [2] [3] [4] [5] [6] 页 |
编辑:杜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