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差异化”巡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日前,阳朔县委第三巡察组在开展常规巡察时,发现该县葡萄镇某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未经村民大会同意,擅自将2万余元村集体资金用于其他建设的问题。相关线索经巡察组研判移交后,该县纪委监委深入核查,最终给予该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党内警告处分,并责令其退缴违纪所得。
为推进对村巡察有效覆盖,面对辖区内各村发展不均衡、矛盾各异的实际情况,该县县委巡察机构积极探索,打破“一刀切”的传统巡察模式,建立起“巡前摸底调研、巡中清单管理、巡后差异化反馈”巡察机制,通过为不同行政村精准“画像”,量身定制监督方案,有效破解模板化巡察针对性不强、发现问题难的问题。截至目前,累计移交线索8条,推动立即整改事项21项。
找准“病根”才能开好“药方”。该县县委巡察机构巡前做足准备,由巡察办牵头,整合纪检监察、组织、信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多部门信息,对全县各村(社区)全方位“扫描”研判。重点依据村庄规模、资源资产、项目资金、信访数量、党组织战斗力、廉洁风险等因素,将巡察对象科学划分为重点村、一般村,将重点村再细分为旅游发展村、集体资产富集村、环保重点村等多种类型,通过精准画像、分类定级,为制定个性化巡察方案、精准调配力量打牢基础,确保监督目标准、切口细。
为提升对村巡察质效,该县实行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负责同志兼任巡察组副组长机制,在巡察方案制定阶段,结合日常监督掌握的各村廉政风险点,指导完善“个性监督清单”;在问题线索核查环节,指导巡察干部围绕违纪违法构成要件固定证据,避免线索“虚化空转”;在问题性质研判中,帮助区分违纪违法与工作失误,提升线索处置精准度。
为提升巡察质效,该县坚持巡改并重,巡察反馈意见贴合各村实际,对重点村问题严肃指出、要求深剖,对一般村问题注重引导规范、助力提升;对共性问题和深层次机制问题加强研判,推动制度完善。针对村级财务混乱、“三资”管理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向县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制发《巡察建议书》,推动联合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村级“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将巡察发现的“项目监管不到位”“惠民资金拖延发放”等问题列为重点,累计对114名村级主要负责人开展专项审计;开展村级财务专项整治,修订完善《阳朔县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机制3项,推动实现“巡察一村、规范一片”的效果。(阳朔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