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莫让家庭后院“失火”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张晖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6日 17:38 打印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发布了原安徽省文化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其为亲属谋求特殊待遇的行为曝光,再次敲响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警钟,凸显“莫让家庭后院‘失火’”的重要性,持续释放对亲属利益输送类腐败问题从严整治的强烈信号。

 

  从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一些利欲熏心的领导干部把公权力当成“摇钱树”,给亲属谋福利的手段层出不穷,有的暗箱操作,把亲戚塞进单位“吃空饷”,让公开招聘“走过场”;有的搞“利益捆绑”,让亲属接项目、赚快钱,把国家的钱当成“自家钱”;有的将个人职权转换为亲属“特殊福利”,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一路开“绿灯”……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为何这类“后院起火”的腐败屡禁不止?究其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堤坝”出现坍塌,导致贪欲如洪水般肆意侵蚀。他们心中的“思想总开关”早已锈迹斑斑,忘记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面对亲情裹挟,他们把“公与私”的界限抛到九霄云外,将“为家人谋福利”视为“人之常情”,甚至把家族利益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挖“腐败陷阱”。在扭曲的价值观驱使下,有的领导干部对亲属的违规诉求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主动“搭把手”,这种畸形的“护犊子心理”,体现了对家庭及社会的极端不负责任。久而久之,原本温馨的家庭港湾演变成了权钱交易的温床,最终落得“一人腐、全家腐”的凄惨下场。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家风不正现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情况的及时预警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对付这类 “家族式腐败”,纪检监察机关要拿出“零容忍”的决心!一方面,要加大对领导干部家族关系的动态追踪,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家族成员间资金往来、业务关联,建立领导干部重要亲属从业、财产状况等信息报备制度,让领导干部重要亲属的从业、财产状况“晒在阳光下”,从源头切断“利益输送”的路。另一方面,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隐匿于家族企业、关联公司的利益输送链条开展溯源调查,对为亲属谋求特殊待遇的行为“冒头就打”“连根拔起”,形成“查处一人、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

 

  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一旦家庭清廉防线不牢,犹如后院起火,人人难保……治理这类“后院起火”的“家族式”腐败,不能“一阵风”刮过,必须秉持“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只有守住了家庭“后院”,才能让领导干部在廉洁用权的路上走得稳、走得远。(桂林市象山区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