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问题底稿制”让巡察报告有“底”气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9日 11:24 打印

  “请问是县委巡察办吗?我们镇有个巡察整改问题,想去咨询一下详细情况。”


  “可以。我们有问题底稿,巡察反馈的所有问题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找到来龙去脉。 ”这是全州县绍水镇工作人员与县委巡察办的电话对话,也是全面设施巡察报告问题底稿制度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提高巡察工作规范化水平,压实巡察人员责任,自县委第七轮巡察开始,全州县全面推行巡察报告问题底稿制度。该制度让巡察工作有据可查、有迹可循,让巡察报告“底气”更足,反促巡察组依规依纪依法巡察,不断提升巡察工作质量。

 

   巡察伊始,县委巡察办根据被巡察单位的性质、特点,选优配强巡察人员,把巡察报告底稿制度落到实处,保持巡察工作的公信力和严肃性。巡察前,各巡察组认真备足功课,收集相关资料,做到巡前心中有数、靶向明确。巡察中,对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归集、分析、判断、检查和审核,巡察发现的问题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提高了巡察的威慑性,助推巡察整改工作稳步推行。通过巡中和巡后的倒查机制,倒逼巡察组认真总结、归纳、梳理,形成组内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巡察反馈的问题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我们诚恳接受,局党组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制定整改方案,逐一落实整改。 ”县信访局局党组主要负责人在巡察整改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表明了被巡察单位党组织的态度。

 

  该县对巡察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在巡察结束后按照固定格式,客观描述了解到的基本事实,并附以有关支撑材料。实现了巡察过程全程留痕,增强巡察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严谨性。

 

  推行巡察报告问题底稿制度,问题线索不仅便于核查组调查核实,也提高了问题线索的成案率。巡察发现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力黄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先后28次从执行专户领取381.9万元,县纪委监委于2019年6月23日立案,7月24日给予政务处分,25日开除党籍。

 

  “巡察工作结束后,巡察组要对巡察工作底稿梳理分类,以便追溯核实。增强了巡察报告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效防止问题定性不准、“乱扣帽子”被巡察单位对反馈问题有异议等情况的出现。 ”全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张楷说。

 

   自底稿制全面实施以来,大大提高了巡察监督的精准度,提升了巡察工作质效。截至目前,全州县委第七、八轮巡察共对全县 17个乡镇、县直单位;17个贫困村和50个非贫困村的“政治体检”,均建立了问题底稿,发现问题483个,移交问题线索55件。下一步县委巡察办将进一步加强问题底稿制度的深化运用、总结完善,为推进巡察工作开展积累经验。(全州县纪委监委 文庭庭  彭小红)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