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巡察利剑直击村(社区)党组织病灶
今年以来,兴宁区持续深化政治巡察,不断延伸巡察工作触角,将巡察利剑直插村(社区),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目前,兴宁区已对68 个村(社区)开展巡察,占应巡村(社区)总量的 90.7 %。
交叉巡察,破解人情干扰。兴宁区从各镇机关和站所抽调纪检、组织、财政、农技等领域专业人员组建巡察组,采取异地交叉巡察的方式进行监督。通过整合现有力量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的同时,有效破解了“人情网”“感情牌”带来的干扰,让巡察组成员彻底卸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查找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精准度。
分类施策,提升工作实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多个村(社区)巡察任务,巡察组以高效实用为原则,在进驻动员、召开座谈、听取汇报等工作环节上尽量简化融合,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实地走访、听取群众诉求。巡察过程中既注意把握“六围绕一加强”等共性要求,又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根据村(社区)的规模大小、党组织建设工作力度、扶贫项目分布、信访举报数量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巡察策略和监督重点,对群众呼声强烈、问题矛盾突出的村(社区)适当延长进驻时间,确保巡深、巡透、巡彻底。
压实责任,深化成果运用。巡察组向被巡察村(社区)和其所在镇(街道)同时反馈巡察情况,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均在反馈意见签收单上签字背书并做表态发言,实现了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压力传导。村(社区)根据巡察组开列的个性问题清单开展整改,镇(街道)进行全程督促和指导,并针对各村(社区)存在的“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等共性问题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当下改”与“长久立”的有机结合。
兴宁区通过开展村(社区)巡察,共发现问题359个,移交线索25条,立案2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人,巡察 “显微镜”“探照灯”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基层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兴宁区纪委监委 吴敏)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