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3个+”力破巡察“三难点”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8日 17:58 打印

       “2019年上半年,临桂区共反馈问题930个,发现问题线索84个,进一步了解关注类71条,建议了解关注类5条,建议参考关注类8条,目前,已立案14件,其中科级3人,科级以下11人。”这是临桂区上半年交出来的巡察“成绩单”。今年以来,区委巡察办坚守政治巡察定位,聚焦问题导向,探索巡察方法,攻破巡察难点,持续精准发力,有效推进巡察工作巡“深”巡“透”。

 

       培训+联动,破解“失准之困”。针对巡察过程中存在的发现问题方法不多、提炼总结问题不精准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区委巡察办从提升巡察“生力军”队伍能力素质入手,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力破巡察“精准之困”。严格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选优配强巡察“尖兵”,今年上半年抽调39人次充实到巡察组中,老中青搭配,以老带新,取“优”补短,以巡代训,形成合力;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固定每周一理论学习和研讨分析,集中组织业务培训、“走出去”参加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巡察工作实践中,让巡察组员成为“行家里手”;坚持增强巡察组员问题“侦破能力”,精心汇编党建、扶贫领域、扫黑除恶等方面资料合集,作为巡组人员随手“拿翻宝典”。同时,建立巡察组与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组的“巡前信息共享、巡中有效对接、巡后优先办理”的联动工作机制,“三力合一”聚焦问题,有的放矢分析研判,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达到“1+1+1>3”的效果。在第七轮巡察中,巡察组在对接纪检监察室的指导配合下,共移交问题线索8条。

 

  回避+保密,破解“人情之困”。“区县地域范围小、亲朋熟人多,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形或无形的人情干扰对巡察影响较大。”一位多次参加巡察工作的老同志谈及工作感受,一针见血、直戳痛点。为破解巡察干部的“人情困”,临桂区委巡察办借鉴公检法机关的“回避制度”,巡前全面检视审查巡察组人员和被巡察单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档案,巡中对发现存在瓜葛的巡察组人员及时调组换人,破解“人情风”“关系网”的掣肘。如,在开展区委第七轮巡察前,审核档案时发现第一巡察组刘某的直系亲属系被巡察单位退休领导干部,立即将刘某调换至第四巡察组,让刘某免陷“网”中,轻装上阵,敢于“亮剑”。同时,织密巡察保密网,巡前开展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筑牢保密防线,巡察期间采取“固定+随机”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杜绝一切因为人情往来可能出现的跑风漏气现象。2019年以来,开展监督检查2次,开展专项教育2次,有效保持巡察“利剑”常亮、常新。

 

  常规+专项,破解“表面之困”。为破解巡察过程中“纵深不深”“全面不全”的难题,区委巡察办变“单一巡察”为“常专结合”,“组合拳”发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对规划内11个乡镇、64个区直单位、5个国有企业开展常规巡察,并延伸至所属企事业单位,开展“拉网式”常规巡察,聚焦执行“六大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全面查纠领导干部“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通过“自上而下”的巡察监督,搅动一些单位的腐败“深水区”,实现巡察向二层机构、下属单位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针对辖区内171个村级党组织,以“巡乡镇带村”“专项巡察”等方式开展巡察,并将巡察“探头”纵深至村民小组和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坚持“群众最痛恨什么,我们就巡察什么”的原则,聚焦村委干部虚报冒领、截留私分、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群众身边的“蝇贪”和“微腐败”问题,定制个性化巡察清单,综合运用查账、约谈、暗访、入户调研等形式,把巡察“利剑”直插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纵深到底。(桂林市临桂区纪委监委   刘雪峰  莫植仿)

 

 

 

编辑:向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