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决定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3日 15:55 打印

 

       五、大力推进创新再提速

 

       (二十)以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融合发展,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思路,着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加快糖、铝、汽车、机械、冶金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强军地协同、深化军民融合,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混合动能。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攻克高端铝、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性能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引导重点行业企业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高成长性企业。大力推进“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构建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快建成一批总投资10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和投资亿元以上的新产业、新技术类型重点项目。

 

       (二十一)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除基础研究外,自治区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由企业提出,优先支持市场导向明确、内部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创新项目。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采取前资助、后补助、间接投入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奖补力度。建立自治区财政科研资金跨地区使用机制,启动科研经费区外使用试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采用定向组织、并行支持、揭榜挂帅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面向全国开放。完善广西科学技术奖评定办法,重点向重大产业技术攻关、便于应用转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倾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支持优质科创企业打包重组上市或赴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指标权重。

 

       (二十二)高标准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链。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独立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建设自治区实验室,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甘蔗生物学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来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在区外建立研发平台。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进业务相关科研院所整合重组,推动应用类科研院所向科技企业转型。建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来桂转化支持机制,吸引一批已结题、未转化的国家项目在桂产业化应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作为考核评价高校的重要指标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动的衡量标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统筹布局一批中试基地和检测分析平台,健全线上线下成果转化交易市场,建设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二十三)建设一支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评价机制,健全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需求导向、靶向引才,允许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引进杰出人才,完善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的引育、激励、考核机制,采取“领军人才+团队+项目”模式,从政策、资金、科技专项等方面倾斜支持。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支持“人才跟着项目走”的跨区域科技研发与应用协作,以“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人才”“网络办公”等模式招才引智。加强战略人才储备,大力实施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和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创建一批博士工作站。加强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广西工匠。建立广西籍人才库,用好广西籍人才资源。完善有关人才政策,确保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一视同仁、同等待遇。加强对来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停居留、出入境、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的便捷服务,建设一批产权型或租赁型人才住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优化整合人才工作职能,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增强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二十四)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开展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松绑横向科研经费使用,横向项目结余经费可全部奖励项目组成员,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基数,不按“三公经费”管理。实施知识价值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实行在桂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补贴,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急需紧缺的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采取特设岗位方式引进,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所需薪酬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试点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高校、科研院所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横向项目,可约定其成果权属归科技人员所有。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确保70%以上的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和转化贡献人员。简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减少各类评估、检查、审计,对同一项目同一年度的评估检查等结果互通互认,统一科技、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监管标准。

 

       (二十五)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构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发展孵化机构联盟,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探索海外科技孵化新模式。鼓励高新区、城市新区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科技示范城,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和完善自治区级高新区建设的激励与退出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机构,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投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执法及纠纷多元解决等机制。加强科技监督和科研诚信建设,构建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建立科研领域守信激励机制。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页

编辑:向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