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富民兴桂的壮美华章
五、坚定不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60年来,我们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过程,充分利用每年举行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逢1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集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全社会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主旋律,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牢牢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坚持重在交心、重在平时、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六进”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支持引导各族人民群众共居共事共学共乐,将“壮族三月三”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推动上百个传统民族节庆复兴。将《民族理论与政策》打造成精品在线大规模开放课程,带动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升成效。各民族长期亲如一家,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不断扩大,全区有130万个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各民族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峒田、同住一个村、同组一个家、同读一个班、同过一个节的和谐景象随处可见,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民族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保护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八桂文化,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活动向基层延伸,形成村村建阵地、乡乡搭舞台和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群众文化新格局。深入挖掘广西特色民族文化内涵,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电影《刘三姐》风靡海内外,“印象·刘三姐”首开国内大型实景演出先河,《八桂大歌》《碧海丝路》等13部舞台精品荣获“文华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连续举办20届,文学桂军、漓江画派等迅速崛起,成为亮丽的文化名片。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兴安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各族人民大团结需要法律保障。60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把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重要任务,完善配套法规,先后制定(修订)实施1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5个单行条例、67件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创建活动,加强平安广西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基层管理服务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边境管控和社会治理,依法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和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打击涉毒、涉枪、走私及拐卖人口等严重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祖国南疆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堪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对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我们既是巨大鼓舞,也是有力鞭策。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让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代代相传。始终坚守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来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八桂大地。
富民兴桂前景广阔、大有作为。站在广西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履行“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入贯彻“五个扎实”新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善作善成,奋力谱写新时代富民兴桂的壮美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6日10版)
上一页 |
第 [1] [2] [3] [4] [5] 页 |
编辑:马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