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富民兴桂的壮美华章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7日 08:37 打印

 

二、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广西实现由低收入阶段向总体中等收入阶段、由全国交通末梢向区域性交通枢纽、由相对封闭的边陲地区向面向东盟开放前沿、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谱写了祖国南疆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396.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955元,分别是1958年的832倍、371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58年的51.8∶27.7∶20.5调整优化为14.2∶45.6∶40.2。我们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生产了全国60%以上的甘蔗、约50%的蚕茧、45%以上的木材,成为重要的秋冬菜、园林水果、富硒农产品等生产基地。我们持续推进工业强桂战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10个千亿元产业,成为重要的汽车、铝产业、木材加工等生产基地。我们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方兴未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业态多样、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各族群众长期受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等困扰。我们坚持以愚公移山之志,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重点推进“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建设,内外交通便捷度全面提升,成为首个开通高铁、地铁的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区高铁营运里程1771公里,通达区内12个市和周边所有省份;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91%的县通高速公路;沿海和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别达2.5亿吨、1.1亿吨;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2400万人次。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0.61%提高到2017年的49.2%,农村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广播电视、通网络信号,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特别是在世界上最早成功试种籼型杂交水稻、培育出世界首例亚种克隆水牛、研发出世界首台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柴油发动机等,不仅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而且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7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总收入、实现利税分别为2001年的45.87倍、40.41倍和44.86倍,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生态环境保持一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生态惠民,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工程”,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促双赢。2017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31%,比1958年提高39.0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道路。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既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经过60年的发展,广西虽然实现长足进步,但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未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我们一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突出抓好发展战略谋划、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发展环境优化、发展成果共享,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党中央要求又具有广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编辑:马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