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实施跨县(市、区)交叉巡察不满一月发现问题线索51条

来源:梧州市委巡察办 作者:梁标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2日 15:26 打印

  梧州市在常规巡察、专项巡察的基础上,探索启动县级交叉巡察工作,破解“熟人社会”对巡察工作的干扰,实现监督效果的最大化,构建巡察新格局,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落到实处。


  及时部署启动,突出“快”字。为贯彻落实于春生书记2月8日在百色干部管理学院全区纪检系统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暨设区市纪委新任班子成员和县纪委书记集体谈话会上关于“打造巡视巡察一体化,创新联动机制、方式方法,在辖区内实行交叉巡察”的指示要求,梧州市委立即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委巡察办立即制定了县(市、区)交叉巡察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交叉巡察组,每个巡察组均安排至少一名从事纪检、审计工作的人员,首次对7个县(市、区)共28个县直单位、乡镇(街道)实施异地交叉巡察,巡察时间为期1个半月。3月14日,跨县(市、区)交叉巡察组全部进驻被巡察单位,召开通气会,组织被巡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通报巡察进驻情况,提出工作要求,并通过当地主要媒体(电视、报纸)发布巡察公告,依靠并发动干部群众反映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字。自2016年6月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工作以来,梧州市委目前已开展了4轮巡察工作,共巡察24个市直单位,7个县(市、区),各县(市、区)也对本地区开展了巡察。在巡察实践中,存在越往基层“熟人社会”特征越明显,巡察工作越容易受人情干扰,发现问题少、线索“成案率”低等问题。为破解“同地方、人头熟、监督难”的问题,使巡察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开展监督,梧州市探索了跨县(市、区)交叉巡察,市委巡察办下管一级,从各县(市、区)党委从巡察人才库中精心筛选交叉巡察的巡察组组长、副组长和成员,通过人员整合,成立14个巡察组,每组5人。对每个县(市、区)派驻2个巡察组,采取“一托二”方式,每个巡察组负责巡察1个县(市、区)直单位,1个乡镇(街道)。巡察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巡察组组长、副组长和组员之间来自不同的县(市、区),来自于被巡察辖区外的县(市、区),各县(市、区)巡察办在交通、食宿上统一给予一定补助,使巡察干部与被巡察单位严格回避。交叉巡察组针对遵守政治纪律情况、两个责任落实情况、选人用人和干部纪律作风情况,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管理使用以及脱贫攻坚等群众关注的问题,切实将巡察监督触角延伸到市县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村落。

 
  提升能力素质,突出“准”字。为使开展异地交叉巡察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现问题,市委巡察办专门开展业务培训班,组织学习《梧州市委巡察工作手册》,并先后邀请自治区党委第六巡视组组长黄志伟同志作专题辅导,已经参加过梧州市委巡察工作、且经验丰富,担任过巡察组组长的同志作经验介绍。市委巡察办还与巡察组成员签订保密协议,明确责任义务,既提高巡察干部保密意识,防止巡察工作走风漏气。各交叉巡察组根据各自特点,商定巡察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及时了解被巡察单位情况,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协调县纪委、组织、宣传、审计等部门提供被巡察单位2014年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巡察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情况。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3月23日,市委巡察办下发了《关于补充巡察工作内容的通知》,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查四看”、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办法,及梧州市的“六整治四监督两检查”纳入交叉巡察的重点内容。


  异地交叉巡察,不仅有效破解了人情关系对巡察组的干扰,同时也让广大群众放下了心理戒备,反映问题更加主动、反映的内容无保留,为巡察组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一手资料提供了帮助,也推动各县(市、区)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借鉴提高。截至4月10日,各交叉巡察组共收到来信来电65个,来访55人次,个别谈话256人次,发放调查问卷206份,发现问题线索51条。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