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五力”扎实推进巡察工作
2015年以来,百色市委创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手,探索建立巡察制度,目前,已分三轮对48家市直单位开展了巡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力推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主动担责,传导压力。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把巡察作为一项顶层工作、“一把手”工程谋划推进。市委出台文件、措施,在人员、经费和办公地点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市委书记彭晓春对巡察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多次听取汇报,分析研判工作,确保工作规范顺利进行。市纪委六次全会将开展巡察工作写入工作报告,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推动。二是抓好机制保障。市委制定印发《百色市巡察工作暂行办法》和《百色市巡察工作实施方案》,把市委巡察办作为常设机构,全市组建12个巡察工作组。三是抓好压力传导。坚持内部“增压”与是外部“施压”相结合,明确职责分工,以工作批示、逐级约谈层层传导压力。
创新方法,形成推力。一是宣传发动全覆盖。每轮巡察前一周,均在《右江日报》、百色纪检监察网和被巡察单位发布巡察公告,公布巡察组成员、办公电话、联络员联系电话等,设置巡察工作意见箱、信箱,敞开渠道接线索。还结合被巡察单位总体情况,确定巡察重点和方向,制订巡察方案,并向被巡察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通报巡察工作主要任务、要求,达成工作共识。二是排查走访全覆盖。进驻后通过动员会、座谈会、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受理投诉、列席会议、基层走访、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着重发现和收集被巡察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线索。三轮巡察共走访、个别谈话、约谈2899人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263条,其中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的有56条。三是核实处理全覆盖。按照“四种形态”要求,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逐条线索进行核实处理。三轮巡察共收到书面反映材料42件,来电反映情况114人次,接待群众来访39人次,均按规定进行处理。做到有问题台账、有研判记录、有处理意见,提高问题线索的精准度和成案率。
紧贴实际 ,精准发力。巡察采取综合巡与专项巡相结合、一级单位与二级单位同步的办法,精准发力,力求既找全“易发多发问题”,又找准“特色个性病症”。一是突出综合巡察。巡察组紧扣“六大纪律”和“四个着力”,紧盯重点领域、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和人员,以被巡察单位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及市委、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两个责任”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开展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以及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贯彻落实“三重一大” 以及市委要求了解的其他事项为重点内容开展综合巡察。二是注重专项巡察。去年以来,先后对各县(市、区)落实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情况、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情况、遵守换届纪律情况等开展专项巡察。
强化整改,确保效力。一是台账式落实整改内容。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巡察组以文件形式、会议形式进行反馈,以台账式管理和跟踪消号。达到开展一次巡察,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形成长效机制的效果。二是强化结果运用。每轮巡察后,各巡察组都负责任地提出分类处置建议,及时把问题线索捋清楚、分下去。同时,对个别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典型问题,进行移送查办,做到件件有着落。目前已有1名被巡察单位的主要领导和2名二层机构的领导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三是及时回访督查。坚持回访督查,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对巡察整改措施“走过场”“糊弄事”的单位和个人,坚持严厉问责、严肃追究,避免“破窗效应”。同时要求公开整改落实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以公开促整改,以监督促落实。
锻造队伍,提升实力。一是选好配强巡察“尖兵”。坚持高规格配备巡察组长、副组长,由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共同考察,把原则性强、素质过硬、有担当、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尖兵”选出来、派出去,并注重从纪检、组织、财政、审计、司法等单位挑选业务骨干参加巡察组,使巡察真正成为“利剑”。目前,12个巡察组共有60名成员。二是严格管理队伍。要求巡察人员始终把纪律挺到前面,严格遵守保密、回避、廉洁自律等有关制度规定,不借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制定巡察工作办公室职责、巡察组职责 、巡察工作人员守则;出台巡察工作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请假制度等,并编印成册,人手一份,严格执行。明确规定巡察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始终给巡察人员绷紧纪律意识,努力做到负责担当、打铁先硬。
编辑:林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