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账公开,大家心里亮堂”
覃正顺,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马岭镇长安村村民。
这些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村里的账目也变了——以前主要靠扶贫资金,现在有了集体经营收入。村里的钱从哪来?花到哪去?家底到底厚不厚?这些都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闲聊的热门话题。
以前,村里的账目公不公开,全靠村干部自觉。就算公开,也是在村委会贴一张纸,没多久就撕了,根本没机会看到。有时候就简单写了“修一条路”,其他情况都不知道。现在不一样了!账目在村口公示栏贴出来,还在微信群里同步发,项目名称、花了多少钱、哪家单位施工、合同怎么回事,全都写得明明白白,大家一看就懂,心里特别踏实。
说起这个变化,还得从隔壁凤凰村讲起。凤凰村有10个村民小组,这些小组长吃准了乡亲们不好意思较真,村集体的账本一年到头都不往外拿,各种账目数据乱得很。他们没按程序走,也没经过村民同意,就偷偷把村集体的林地低价租出去,结果造成集体财产损失。后来协议被撤销,涉事的小组长也挨了处分。
这件事一出,镇纪委书记马上召集我们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就拿凤凰村这事给大家敲警钟。村里专门成立了监督小组,组员是大家推选出来的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村里的大事小事、账目往来,监督小组全程跟进,每一笔钱怎么花的、每一块地怎么用的,他们都仔细核对,然后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建垃圾池这件事。以前,村口的垃圾桶太小,垃圾老是往外溢,臭气熏天,路过都得捂鼻子。今年开春,村里决定新建分类垃圾池。一开始,村民小组长说了句预算在5000元左右,就有人嘀咕:“建几个池子哪要这么多钱?”
后来在监督小组督促下,小组长们拿着尺子去量尺寸,算清楚要建多大、用多少材料,还专门跑到镇上建材店比价格,连请小工一天多少钱都打听明白。我们还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把预算清单一条条拿出来讨论:“砖价是不是最低了?”“工人工资合不合理?”最后大家举手表决通过。
池子建好后,发票、验收单等都在村务公开栏上贴了出来,每张费用单子上都有人签字把关,想搞什么小动作根本没门。村账公开,大家心里亮堂,干劲儿也更足了!
编辑:何森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