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常抓不懈
近日,海南省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此次通报的问题涵盖调研扎堆、精简会议不到位、违规借调等方面,释放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为基层松绑赋能的强烈信号。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不仅加重基层负担,更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侵蚀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地也多次开展专项整治,但类似问题仍反复出现,说明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未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牢固正确政绩观”,仍习惯于用“形式”代替“实效”。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在“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部门党组(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正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带头以身作则,严控调研、会议、文件数量,杜绝“层层加码”。切实深入群众,通过真蹲真驻、真谈真访、真察真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上,才能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持之以恒推进长效机制建设。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旗帜鲜明树牢实干实绩的导向,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虚干实不一样”成为硬杠杠,引导和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营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浓厚氛围,解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进而放开手脚、敢想敢干。要加强监督,对老问题常抓常治,对新问题露头就打,对落实减负责任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单位严肃问责,力求常治长效。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持续开展作风教育。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旦放松教育监督,老问题就会穿上“新马甲”卷土重来。唯有把作风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防止文山会海问题换个“马甲”反弹回潮,防止“指尖上的留痕”替代脚踏实地的脚印。持续教育不是简单念文件、挂横幅,而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督查考核的“望远镜”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让问责的“板子”精准打到责任者身上,真正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形成自觉、防微杜渐;唯有刀刃向内、久久为功,才能让“减负”真正成为基层的“获得感”,让实干成为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崇左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