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石门大粽节里的“好家风”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谊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4日 17:14 打印

  小时候,每逢过年,最喜欢的就是看村头村尾支起大桶锅,或者在家里的铁锅里熬粽子。那三四斤重的粽子,软糯、清香,唇齿留香,余味无穷,仅一条粽子,就够一家人吃饱一天。本以为小时候家里的粽子包得就够大的,没想到,真正的大粽子在平南县大鹏镇大鹏社区石门屯,到了那里,才知道那里还有一个大粽节,其发展与演变的经过,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石门屯有一座客家山庄,是客家人李姓族民的居所,具有闽南客家方形围屋的特点。客家山庄里有一座祖屋,称为李家祠堂。这祠堂分为五座,其中三座高两座矮,形成错落有致的镬耳厅屋。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传承,这里获得过“中国传统村落”、广西首批传统村落、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等一系列荣誉。李家祠堂里,令人称道的是这里具有浓厚的家风文化。

 

  “一曰正名分以立纲常,二曰端品行以训子弟,三曰习文章以求进取......”刚进祠堂大门,就能够读到12则详尽的祖训家训。这些“规矩”,教诲人们要遵守祖上定下来的规矩,讲究尊重长者、修养品行以及读书明礼等。为便于传诵记忆,在汲取祖训家训的精华之后,归纳为更为简练的32字家风:“立德循规,淳朴文明;尊老爱幼,敦亲睦邻;勤耕奋读,奉献尽职;创业图强,与时俱进。”这些墙上的文字,已经刻进了人们的心中。

 

  跟随当地长者的步子,在仔细参观一番石门屯后,我体会了石门大粽节里与“好家风”的息息相关之处。

 

  石门屯大粽节举办时间为每年正月初四。在过年期间,人们聚集在客家山庄里,支起10多个大圆桶,将一个个大粽放到桶里蒸煮。最有特色的是,大粽节当天会有一个特别吸引人的“粽王”出现,一般都有一百斤以上,比如,180斤,168斤等。这个“粽王”意义多重,“大”,不仅是“粽子”,还是这里不断壮大的人气,还是这里走出去的有“大出息”的人,还是这里讲究的“大我”“大团结”“大家庭”等意义。一条“粽王”面世,人们争相与它合影留念,每年都留下难忘的图片和视频。

 

  据记载,石门屯客家山庄最初建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自李姓人家从广东梅县迁居于此后,包大粽、吃大粽的习俗就没有断过,一年年传下来。近年来,石门大粽节的宣讲还到了北京,得到了央视的报道,让全国人民一睹大粽节的风采,吸引广大宾朋来这里品尝大粽,大粽节的深厚含义令人思量。

 

  有猪肉,不独食,大家食。走在李家祠里,会看到张贴着的一张张特别的“光荣榜”,上面表扬的是捐赠猪肉数量的人家。回看大粽节200多年的历史,可以感受得到,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还能够捐赠出自家的猪肉,“不独食”,这是多么值得赞扬的事!但凡私心重,不肯付出一份猪肉,不肯出一份劳力,这大粽节又何以办得下来?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难同担,有路同走,这才让“道德家声远,文章世泽长”的良好家风代代传承,让这里的“粽情”与乡愁永驻心间。驻足门前的“墨池”,我感慨,这是一本“无字书”:在这里玩耍、长大的孩子,他们除了知道读书成才的道理外,还知道要团结起来,有分享,讲担当,再难的路也要走下去,好的家业好的未来等着自己奋力开创。

 

  有事情,大家办,懂感恩。李家祠里有这样一副门联:“勤耕奋读,成功事业皆如意。尊老爱幼,和睦家庭永吉祥。”最能够体现这门联意蕴的,也莫过于“粽”了。有好“粽”吃,这“粽”是亲人族群辛勤劳动的结果,大粽精选叶子五六十张,糯米、绿豆、猪肉等食材,经过清选、浸泡、腌制等各种工序,可谓是一“粽”来之不易,这也告诫后人莫做懒惰之人,唯有勤读、勤做、讲团结、懂感恩,才有“一口”吃的。而在有了这“一口”吃的之后,成功事业、成家教子,最讲究的就是另一层“粽”情:归家团圆、和睦致远、团结干事。说到团结与感恩,这里的革命老区精神令人佩服,这里的人们为解放初剿灭山匪、抗美援朝等出人出力。我好像看到了,这里的族人包下了一锅锅大粽,让解放军战士吃了一顿粽,然后赶赴山里展开清剿斗争,保护新生政权的稳定。我也看到,这里的青年感恩当家做主人的新生活,纷纷加入革命的队伍,汇入时代的洪流,奔赴各地奉献青春与智慧。

 

  知廉耻,守规矩,有来路。石门屯祖训家训的第十条,就是“禁非为以敦廉耻”。李家祠上座柱联写道:“ 系本陇西,溯先代曰道德曰文章曰规矩楷模世皆留名,穆穆焉千秋如见。业开龚北,望尔时为父子为夫妇为伯叔兄弟各尽其份,雍雍乎一体同亲。”同时,这里留存有清朝同治五年授予“怀清济美”忠节牌匾,褒扬李氏族人身上具有的清风正气品质。从这些文化意蕴来看,石门屯举办的大粽节,既是一次团结喜庆的民俗节日,更是一次知廉耻、守规矩的灵魂教育。这里出过拔贡、秀才、庠生、将军、师长,博士、硕士、政府工作人员、教师等,各行各业都出人才,而人杰地灵背后,就是“祖训家风”的力量。当地李氏通过祖训要求族人在修炼道德、遵循规矩、树立楷模上下功夫,做争光争气之人,这何尝不是许多地方共同的、对清廉有为风气的共同推崇?吃了一碗粽,心中知廉耻,做人守规矩,做事不忘来路!

 

  雕梁画栋藏着岁月光阴的印记,石门屯大粽节里藏着值得品尝的“好家风”。历经两百年风霜雨雪而不变的,是李家祠刻着的好家风、好品质、好情怀,在这一座小小的古村落,有着令我们回味的“大粽”清香,有着值得我们去发现和传承的乡风韵味,有着令我们一辈子受益的“耕读传家”“忠厚处世”“和睦处事”“清廉立世”等无形的精神财富。(贵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