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札记丨我的宣教初体验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罗观霞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 18:12 打印

  踏入陆川县纪委监委宣教室的第三天,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窗边,在墙面上投下细长细长的光影。作为新人,我正在专心致志埋头浏览纪检监察网站,学习如何撰写信息稿件,忽然便听见娜姐温和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小罗,你是中文系毕业的,这次试试笔如何?”

 

  我抬起头,看见娜姐倚在门框上,手中捧着一沓文件。“就写一篇廉洁主题的小小说。”她补充道,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记住,咱们纪委的文艺创作,要严谨精准。”

 

  我信心满满地接下任务。当晚,我就构思了一个情节丰富的受贿故事,自以为人物鲜明、冲突到位,脑海里全是文学创作的自由驰骋。没想到,这篇倾注了我文学想象的作品,第二天就被“上了一课”。

 

  第二天早上,我便胸有成竹把稿子拿给娜姐看,她指尖轻点稿纸,眉心渐渐凝成川字:“这里——”她的钢笔尖在“举报信原件”几个字上画了个圈,“涉案人员接触举报材料,这在程序上是不可能的。”我的后颈骤然泛起凉意,仿佛被纪律的寒风拂过。

 

  这时,王哥接过话:“还有这里……”他用指节轻叩桌面“代持股份的操作,可比个人签协议隐蔽得多。”接着又点明了关键:“纪检监察的宣传工作,首先得保证每个细节都经得起纪法和实践的推敲。”

 

  那个上午,我们三人围在一起,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如同纪律的经纬线。娜姐逐字逐句地修正着调查程序的描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纪检监察宣传工作无小事”,她忽然抬头,目光如炬,“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纪法的考量。”

 

  我望着窗外,忽然明白:在纪检监察战线写小说,想象力必须在纪法的框架里飞翔。那些看似冰冷的党纪党规,实则是文艺创作最坚固的骨骼。就像此刻,娜姐正在为“证据链”三个字斟酌更精准的表述,她的神情如同在雕琢一块无瑕的璞玉。

 

  此后的两周,我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书籍。每当构思新情节,我总会先翻开这些工具书,如同在纪律的星空中寻找坐标。科室里的同事都成了我的“顾问”,不厌其烦地帮我把握尺度、核对程序,他们的严谨和担当,无声地浸润着我。

 

  这堂特殊的写作课,让我懂得纪检监察宣教工作的重量,既有文学的温度,又有纪法的硬度;既要打动人心,更要坚守底线。就像那四季常青的香樟,在风雨中舒展枝叶,却始终深深扎根于大地。

 

  如今再提笔,我的笔尖会在纸上游走得更慢。因为我知道,每个字符都是纪律的种子,每段文字都承载着组织的信任。这份初体验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写作,更是如何以笔为刃,在方寸之间守护清风正气。(陆川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