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丨“吃亏是福”
周末回家,父亲坐在书桌旁,戴着老花镜,左手翻着书,右手端着一只掉了瓷的搪瓷缸,缸身印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边角磨得发亮,这是他在工厂干了三十余年的念想。父亲今年73岁,退休十多年了,这缸子是他参加工作时,“五一”劳动节厂里工会颁发的奖品,算起来,比我岁数还大。
父亲是厂里的老车间主任,我记事起,他总穿着沾着机油的蓝工装,工装上这边一个窟窿那边一个补丁——车间里的脏活累活,他从不含糊。听母亲说,有一次车间搬原料,一百多斤的麻袋,年轻工人们你推推我,我推推你,父亲挽起袖子就扛,一趟下来汗透脊梁,后来腰扭了,贴了半个月膏药也没吭声。为这事,妈妈没少数落他:“又不是你分内事,亏不亏?”他却笑着说:“吃亏是福。”
厂里评先进,按资历按贡献,父亲年年都是全票当选,可他总把名额让给年轻人。有一次我不服气,嘟囔着“凭啥脏活累活就是您的,好处都给别人?”父亲把搪瓷缸往桌上一放,声音沉了沉:“年轻人要养家,要进步,我是工厂的‘老人’了,让他们一步,咱不吃亏。”后来父亲帮助过的这些年轻人,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厂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退休后,父亲也闲不住。楼下李奶奶腿脚不便,他帮着拎菜;邻居家孩子没人接,他就提前去学校等。母亲偶尔抱怨他“瞎忙活”,他还是那句:“吃亏是福,帮人一把,心里踏实。”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在单位遇到全新的项目,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同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这时我想起父亲端着搪瓷缸喝茶的模样,主动接了下来。加班加点熬了一个多月,工作完成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的业务能力也有了提升。那一刻我忽然懂了,父亲说的“吃亏”,从不是真的委屈,而是愿意多扛一点的担当、多让一步的坦荡;这份“福”,也不是求来的好处,是踏实做事换来的安心与成长。
如今那只搪瓷缸还摆在父亲的书桌一角,缸身上的字虽淡了,可“吃亏是福”这四个字,早像父亲的手纹一样,刻进了我心里,成了我们家最实在的家风。(贵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