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精准监督助力罗汉果稳产增收
“今年的罗汉果收成比往年好,价格也稳定,目前通过卖果我已收入1.6万元啦,架上还有很多果等着去摘呢!”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中寨村海洞口脱贫户潘继双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心地说道。但在往年,她可是愁容满面,当时由于罗汉果种植规模暴增,产量大幅超出市场消化能力,导致罗汉果价格一降再降,再加上采收罗汉果人工成本过高,她的罗汉果只能烂在地里,差点“血本无归”,成为家人眼中的“落难果”。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地调研、核对账目、了解市场等形式,面对面、实打实地深入了解罗汉果减价、滞销等原因。监督中发现,部分职能部门存在主动作为意识不强、服务产业发展不够精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市场信息传递滞后、对接企业与农户的桥梁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该县纪委监委及时提醒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推动当地签订保价回收协议、建设深加工基地、组团参加农产品交易会,罗汉果收购价格逐步回升,滞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落难果”重新回归“致富果”行列。
“监督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把精准监督嵌入罗汉果产业发展的全周期、各方面,着力破除壁垒、畅通循环,为全县罗汉果产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室组地”“室组局”等联动监督模式,着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先后处置有关罗汉果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线索17件,立案13人,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7.08万元。
紧盯责任牛鼻子,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在监督的推动下,怀宝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线,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村民种植“定单”罗汉果,确保村民种得下、有收成、卖得好、有钱赚。今年初,村民与企业主签订收购合同,将罗汉果收购最低价定为每吨9400元,保障村民收益。目前,全县种植罗汉果达1.2万多亩,建成罗汉果烤房10个、深加工基地2个,辐射带动村民发展百香果、草珊瑚、春砂仁、灵芝、木耳等特色产业,有效促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