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桂”在清香
晚归的车流还缠着白日的余喧,指尖握着微凉的方向盘,视线掠过路灯次第晕开的暖黄。下意识摇下车窗时,原想借晚风散些疲惫,却有一缕清醇先钻了进来,不是栀子的烈,也不是茉莉的甜,是裹着秋夜清寒的幽远,像把碎月光揉进了风里,悄悄绕在鼻尖。
循香望去,路旁桂树早缀满细碎的金黄,墨绿叶片轻轻托着,藏在夜色里不张扬,却把香气送得很远很远,刚好漫进半开的车窗。这香总牵人想起李清照写下的那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她写桂花不逐浅碧深红,偏以“情疏迹远”留香,多像把“廉”字刻在心底的人,从不用声势标榜自己,也不借名利撑场面,却以言行间的端正,让“清”的印记比任何喧哗都长久。又念起朱熹被贬后见着高高挺立在山岩之下的桂树,他写下“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彼时朝政昏沉暗淡,他却如这桂树般,在困境里守着一份清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原来古人爱桂,爱的从来不是她表象的明艳,而是那缕能叩击心灵的清冽芬芳。
依稀记得孩童时,在桂花树下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清官卸任时,百姓不送金银财帛,只折一枝桂花相赠,轻声道“此花无艳却清心,愿君常似桂花生”。那时不懂这寻常花木的分量,而今驾车穿行秋夜,闻着她的清芳才发现桂花之“贵”,从不在金黄的表象,而在把“清”凝进每一缕香。这些米粒大的小花,即便隐入夜色难觅芳踪,却能让整条归途浸染清芬。恰似那些真正清正廉洁之人,无需豪言壮语彰显气节,仅凭经年累月的恪守,便将“清廉”二字化作无声的春风。南宋吕声之笔下的“独占三秋压众芳”,赞誉其恪守时令,不争先、不贪荣,只默默履行绽放的本分,倾吐属于自己的芬芳。这种安守本心的“守常”,方为世间最珍贵的品格。
红灯亮起,车辆缓缓停稳,几片如碎金般的花瓣,随着晚风轻盈飘入车内,轻轻落在我的衣袖上。此刻忽然悟得:这“桂”香之“贵”,贵在守住心底的那份清澈与正直。(来宾市兴宾区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