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破形式主义之弊 还基层实干之本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林伟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5:38 打印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湖南省耒阳市虚报童车产业园数据、中国信息协会评选活动重形式轻实效,这看似孤立的两个事件,实则暴露出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的顽固性与隐蔽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蔓延,与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密切相关。少数干部片面追求表面政绩,为求“速成”“显效”,不惜违背客观规律大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把心思用在造盆景、编数据上,却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视而不见、对基层实际困难避而不谈。当形式主义的虚火愈演愈烈,基层治理的根基便会愈发薄弱。这种扭曲的政绩观,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从根本上消解党的执政根基与公信力。

 

  从湖南耒阳“画饼”建童车产业园、虚报产值造“百亿级”虚景,到中国信息协会借评选之名向基层摊派、把典型案例异化为“生意经”,两起典型案例虽领域不同,却共同暴露出“重形式轻内容、重包装轻实效”的突出问题。这种“虚功导向”不仅造成公共资源的无谓消耗,更严重的是,让基层治理陷入“账面漂亮、实际疲软”的双重困境:数据注水的“虚假繁荣”掩盖了发展短板,无效的“材料留痕”挤压了实干空间,最终既贻误了事业发展,也寒了基层干部的心。

 

  基层工作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好高骛远、弄虚作假的浮夸之风。一个是用“数字政绩”粉饰发展焦虑,一个是以“评比表彰”转嫁工作负担,这两起典型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容不得形式主义的“路障”。减负不是减责任担当,松绑是为了加实干动力。真正的政绩不在报表上的数字,而在群众脸上的笑容;不在会议室里的掌声,而在田间地头的口碑。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才能避免陷入“数字游戏”的泥潭,让实干成为基层工作的主旋律。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通报的两起典型问题为鉴,深刻反思、引以为戒。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务实举措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干部真正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形式主义每多一分,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少一分;基层负担每重一分,发展的活力就会弱一分。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要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推动纪检监督、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协同,织密监督网络,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要加大典型案例查办、通报、曝光力度,形成强大警示震慑。对发现的典型问题,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也要倒查相关领导责任,让搞形式主义者付出沉重代价。如此,方能破形式主义之弊,还基层实干之本,让治理效能真正提上来。(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