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兰心自守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陶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16:09 打印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的箴言如清露滴翠,勾勒出兰花最动人的风骨——纵使隐于幽壑险涧,无人问津,依旧守着一茎孤洁,将清雅芬芳漫染山川。这抹穿越千年的兰香,恰如廉洁品格的隐喻,在时光长河中静静流淌,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兰花之“洁”,是不逐繁华的淡泊,恰是廉洁者心底的月光。古人常以兰为君子化身,北宋黄庭坚曾叹“兰甚似乎君子”,赞其“生于幽荒,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孤绝。这份淡泊,在明代名臣于谦身上化作了不朽的诗行。他巡抚豫晋之时,不携金珠,不佩玉帛,只带着两袖清风走在阡陌间。当同僚以当地名产相赠,他挥毫写下“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笔墨间满是对浮华的轻掷。正如兰花不恋沃土肥膏,只取山泉晨露便足以绽放;于谦不贪功名利禄,唯以赤子之心守护百姓安宁。这份不恋外物、独守本心的淡泊,是廉洁者抵御贪欲的第一道屏障,如月光般澄澈。

 

兰花之“韧”,是经霜历雨的坚守,正是廉洁者胸中的磐石。兰花生于深谷,常遇狂风折枝、冷雨浸根,却总能在风雨过后,依旧抽出新绿,绽放幽香。这份坚韧,恰是从政者面对诱惑时最珍贵的定力。东汉杨震“四知却金”的故事,至今仍如兰香般沁人心脾。当昌邑县令王密怀揣黄金深夜叩门,以“暮夜无知者”为由劝其收下时,杨震的声音如寒松挺劲:“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在无人监督的暗夜里,他如崖边幽兰,任风雨来袭,始终守着本心不移。反观当下那些落马官员,他们起初或许也曾心怀理想,却在权力的迷雾中迷失了方向,如同失去根基的兰花,最终在贪欲的洪流中褪去芬芳,凋零枯萎。可见,唯有如兰般坚守初心,以信念为根,方能在诱惑面前屹立不倒,让枝干始终挺拔。

 

兰花之“韵”,是滋养人心的芬芳,更是廉洁者留下的丰碑。一株兰花可香满一室,一位廉洁官员能安一方百姓。焦裕禄在兰考的岁月,如兰草般扎根贫瘠土地。他住的是漏风的草屋,喝的是苦涩的井水,却顶着漫天风沙,牵着百姓的手丈量盐碱地。即便肝癌缠身,疼得直冒冷汗,他仍撑着拐杖站在地头上,望着绿油油的花生露出笑容。他如一株默默生长的兰,不张扬,不索取,却用生命的芬芳滋养了兰考的土地,让“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如兰香永续。如今,我们倡导“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正是希望每一位公职人员都能如兰花般,以自身的“芬芳”驱散歪风邪气,以无私的奉献筑牢百姓信任。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千年前的咏叹萦绕耳畔,道尽了兰花守正不移的品性,也道破了“兰心自守”的真谛——所谓兰心,是兰花不逐繁华、经霜愈茂的本心;所谓自守,是君子拒贪守廉、护持初心的定力。在时代的新征程上,不必问兰香飘向何处,只需守好胸中那片“兰田”;不必求廉洁声名远播,只需以“兰心”为尺,丈量每一步前行的道路。当我们皆能以兰为镜、守心自洁,那廉洁的芬芳便会如遍野幽兰,漫过山川乡野,洒满华夏大地。(来宾市兴宾区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