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区:靶向监督 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实落细
“现在补助每个月都按时足额打到卡上了。”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桂林市七星区纪检监察干部,家住七星街道办事处师大育才社区居民罗大爷高兴地说。
此前,该区纪委监委在开展社会救助领域问题专项督查时,收到罗大爷反映自己符合城市特困供养条件,但未享受到特困供养待遇问题。针对此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立即派出督查组到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查核实,发现罗大爷所在的社区书记黄某,在对该居民低保资格入户核查过程中,因对特困人员供养政策学习不深、把握不准,未能准确识别该居民实际符合特困供养条件,致使其长达4年多未能享受应有保障,最终被给予警告处分,其余3名相关责任人也分别予以政务警告处分。
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冷暖,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聚焦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紧盯责任传导、政策执行、资金管理、作风建设,实施全链条监督,强化执纪问责,以“查改治”闭环推动社会救助不到位问题整治走深走实。
政策要落地生根,责任得扛牢扛稳。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室组地”联动工作机制,把准救助对象认定、资金拨付等关键节点,结合数据比对和明察暗访,严查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行为背后的责任、作风及腐败问题,倒逼责任落实。同时,联合民政、财政、医保等部门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社会救助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全面起底、快查快结。今年共处置问题线索8条,问责4人。
在强化监督执纪的同时,该区纪委监委靶向发力,针对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根源、找准症结,通过下发工作提示单、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整改,堵塞监管漏洞。推动职能部门围绕社会救助对象复核认定、流程规范指引、加强监管、业务培训等关键环节健全制度机制5项。如对部分群众反映“高龄补贴申领不便、到账不及时”等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从高龄补贴对象精准识别、确认、发放等环节入手,设立“到龄即享”预申请机制,优化“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以服务暖人心,有效破解了因申请不及时、准备资料多、流程复杂造成的补贴迟发问题。
此外,该区纪委监委还充分发挥“乡(街道)纪(工)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廉情监督员”三级监督网络力量,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做好救助对象复查核实、动态调整,切实提升社会救助质效。截至目前,全区已临时救助因灾、因病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271人,发放救助资金73.6028万元。(桂林市七星区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