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故事|贴在机关食堂里的“私人收款码”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钟春明 张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18:08 打印

  “杨组长,咱们机关食堂充值饭卡,居然是扫个人微信二维码付款的……”东兴市委第三巡察组进驻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不久,组员小何在一次日常就餐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反常细节。

 

  这一句话,引起巡察组的警觉。杨组长当即皱眉:“一直这样?没有走对公账户吗?”    

 

  “听说已经好几年了。”小何道,“说是扫码方便,还得备注单位姓名,不然月底对不上账。”

 

  当天下午,巡察组迅速召开组务会。会上,杨组长严肃指出:“机关食堂的餐费收入属于公共资金,必须纳入单位统一财务管理,怎能长期流入私人账户?”

 

  有着多年财务工作经验的老符快速估算:“食堂日均就餐约300人,人均餐费8元,日收入近2400元,一个月下来接近5万元。如此规模的资金长期绕开单位账户,不仅违反‘收支两条线’原则,还极可能滋生公款私存、监管缺位等风险!”

 

  问题不容忽视。巡察组兵分两路:一组调阅财务账目,发现账面仅有食材采购支出,却无任何餐费收入记录;另一组走访干部职工,收集到十余份微信支付截图,收款方无一例外,均为单位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

 

  证据确凿,巡察组随即约谈财务人员李某。起初,李某仍心存侥幸,辩称“扫码是为了提高效率”“钱都用在食堂运营上,没有贪占挪用”。

 

  对此,巡察组严肃指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相关财政管理规定,无论是否存在主观侵占意图,将单位公共资金存入个人账户,已构成典型的“公款私存”行为,不仅破坏财务制度,更埋下资金安全和廉政风险的隐患。

 

  在政策宣讲和事实面前,李某最终承认错误。

 

  问题查清后,巡察组第一时间向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党组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该中心党组迅速响应,由党组书记牵头成立整改专班,全面堵塞管理漏洞:立即停用所有私人收款码,联系银行开通对公收款码,确保餐费收入直接进入单位账户。同时,建立“日对账、周公示、月审计”制度,每天收支明细在单位内部公开,接受监督。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还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开展“财务纪律大排查”,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杜绝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行为。

 

  一张小小的私人收款码,暴露的不仅是财务管理的漏洞,更是纪律意识的松懈。此次巡察,不仅纠正了违规行为,更推动了制度完善和作风转变。(东兴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