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出台政商交往行为规范 擦亮“亲清”底色
“我们要全面开展打造行业标杆‘金招牌’、建言提质增效‘金法子’、营造服务保障‘金外衣’的‘三金’服务活动,着力壮大‘成长强劲、潜力强大、市场强势’的‘三强’企业,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新生态。”近日,南宁市江南区委书记张清亮在召开新质生产力赋能江南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上表示。
今年以来,为解决部分干部在服务企业中存在的“清而不亲”“亲而不清”问题,江南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协助区委研究制定并印发《江南区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亲清政商交往行为规范》,明确公职人员服务企业“可为”事项10个积极、“禁为”红线10个不得,为干部服务企业、与企业家交往提供清晰指引和操作规范,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此前,南宁市江南区纪委监委在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城区江西镇金润丰食品有限公司存在未办理农转用手续、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擅自建设厂房等“两违”问题。督查组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江西镇政府核实情况。
经了解,该公司作为江西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年缴税数十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江南区纪委监委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在查清事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推动江西镇执法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创新实施“柔性执法+合规引导”机制,厘清问题症结,企业顺利实现从“违法经营”到“合规发展”有效转型的“双赢”。
该区纪委监委锚定政治监督首责,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监督“靶心”,紧盯“关键少数”,打出“述责述廉+廉政谈话+约谈提醒”组合拳,以常态化监督倒逼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一贯到底。深化“室组地巡”联动监督,紧盯“3+2+1”重点商贸领域企业服务保障,将监督“探头”直插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政策落地、行政效能、服务保障、资金安全、责任作风“五严督”工作,以精准有效的监督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工作落细。累计开展专项监督130次,立案11人,处分10人,挽回经济损失556.83万元,以“穿透式”监督打通营商环境堵点、破解企业发展难点。
与此同时,紧盯行政执法、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营商环境“痛点”领域,该区纪委监委深挖涉企执法腐败和作风病灶,通报4起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企业好处费、违规索要好处费、向管理服务对象借款等典型案例,以“点名道姓”的强震慑筑牢纪法防线。同时,立足监督专责,推行“一案双查、复盘整改”机制,既深挖案件背后的责任链条,更针对暴露的监管漏洞,推动相关单位建章立制5项,将个案查处的“点上成效”切实转化为规范领域、治理全域的“面上成果”,以靶向监督“硬举措”护航营商环境“软实力”。
“我们同步建立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及企业诉求绿色通道等配套机制,让党员干部做到亲有尺度、清有规范,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江南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南宁市江南区纪委监委 )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