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以风清气正廉洁底色 绘就家国团圆最美图景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林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11:47 打印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再次释放紧盯关键节点、严肃纠治“四风”的强烈信号,也为“风清气正过双节”划定了最鲜明的行动坐标。

 

  中秋讲团圆,国庆话相聚,双节叠加本是阖家围坐、共贺家国的温馨时刻。然而,节日期间人情往来密集、消费场景多元,“四风”问题极易乘虚而入:或借“节日慰问”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或用“电子红包”“快递送礼”搞隐形变异,甚至以“同学聚会”“家庭聚餐”掩盖公款吃喝……这些“节日病”警示我们:团圆的温情若少了纪律的约束,便可能异化为“围猎”党员干部的温床。

 

  正因如此,风清气正过双节,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梳理近年来各地查处的贪腐案例,大都与节假日挂钩,许多党员干部就是在此期间被“围猎”,栽倒在节日作风上。这些教训深刻印证:“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小错不纠终成大患。对节日“四风”问题“露头就打”,表面是“严”,本质是“救”——防止党员干部从“破纪”滑向“破法”,避免“小节”酿成“大祸”。

 

  严防“节日病”,织密节日廉洁防线,既要靠监督执纪“全程在线”,更需要党员干部“内心自律”。节日期间,从印发廉政提醒、开展突击检查,到畅通举报通道、通报典型案例,一系列举措传递的是“越往后越严”的信号。这种“严”不是苛责,而是通过常态化监督帮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不是束缚,而是以刚性约束让党员干部少走弯路。当党员干部守住“不收礼、不吃请”的底线,群众方能感受到政治生态的清朗;当节日褪去“奢华”“功利”的外衣,团圆的本质方能回归本真状态。

 

  “一夜连双节,万家共此时。”各级党员干部当从典型案例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存戒惧,常念“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古训,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半夜敲门心不惊”的踏实,为双节添一份清廉的底色。如此,方能让明月更明、团圆更暖,真正绘就家国同庆的最美图景。(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