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年轻干部要永葆新征程的“赶考”状态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林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11:16 打印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将其喻为“进京赶考”,要求全党“考出好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今天的一切工作都是这场考试的继续”。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更需以“赶考”姿态修身、勤学、敬业、自律,守住“早节”、行稳致远。

 

  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这是干事创业的优势。但涉世未深、历练不足,易受不良风气侵蚀,也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与现实证明:在复杂环境中站稳脚跟,“赶考”的清醒比“应试”的技巧更重要。唯有始终以“考生”自省,锤炼本领、砥砺品格,方能守住人生“早节”,在为民服务中赢在“起跑线”。

 

  把稳理想信念之舵,方能行稳致远。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盘星”,更是年轻干部的“压舱石”。近年来查处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中,许多人栽跟头的根源,在于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有的将基层锻炼视为“镀金”,把岗位职权当作“资本”;有的沉迷物质享受,以“升官发财”为目标;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装糊涂”,缺乏政治鉴别力。这些教训警示我们:理想信念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践。年轻干部需加强党性修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在读原著、学原文中补足精神之钙;更要主动到基层一线磨砺,在乡村振兴、重大工程等任务中检验信仰纯度,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

 

  深扎实践学习之根,方能破除“本领恐慌”。一些年轻干部“早节不保”,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学用脱节”:有的满足于“吃老本”,对新政策一知半解;有的习惯“纸上谈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将基层当“跳板”,不愿向群众学、向实践学。这些短板,让他们在复杂问题前“拿不出招”,在群众需求前“说不上话”。年轻干部要破除“本领恐慌”,既要“钻进去”学深理论,更要“走出去”扎根实践:到田间地头听真话、察实情,在社区网格解难题、办实事,在企业车间摸需求、促发展;既要拜群众为“先生”,虚心请教“土办法”,更要请群众当“考官”,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永葆为民服务之心,方能不负初心。年轻干部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以贯之。只要把“人民”二字刻在心头,再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精彩。反之,若把“赶考”异化为“升官”的筹码,把服务群众当作“作秀”的工具,最终只会失去民心、误入歧途。年轻干部应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民生小事中践行初心,用一件件“清白事”“暖心事”架起党群“连心桥”,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绽放光彩。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特别当人年轻的时候。”对年轻干部而言,“赶考”的关键,就是扣好“第一粒扣子”、守好“第一次防线”、迈好“第一步台阶”。只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自觉,以坚定信念立根、以勤奋学习强能、以务实担当干事,就一定能考出“高分”、赢得“口碑”,让“早节”与“晚节”交相辉映,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人生。(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