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丨舅舅的书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王阳光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18:12 打印

  前年回老家期间,我特意看望了退休在家的舅舅。一见面,舅舅就递给我一本《追忆逝去的岁月》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舅舅自费编印的,书中主要记录了他个人的成长经历,还结合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对年轻一辈提出了人生忠告和建议。他希望我能从老一辈的经历中汲取力量,把勤俭朴实、廉洁正直的家风传承下去。

 

  这本小册子并不厚,记录了很多舅舅年少时的艰辛经历,尤其是1966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年冬天,为了能多省下几毛钱取暖费,年仅11岁的舅舅,跟着外公去30公里外的煤矿拉煤。凌晨三点钟就拉着平板车从家里出发,一路顶着风雪奔波近四个多小时才到达煤矿。来不及喘口气,装满煤车便匆匆忙忙地往回赶。回村的路上,俩人又饿又累,体力不支,在攀爬陡坡时,煤车侧滑溜坡,连人带车翻进了路边的河沟里。外公肩膀被树枝划出一个大口子,血流不止。舅舅一头磕在石头上,当场就昏迷不醒,幸亏路人及时送医抢救才幸免于难。每每回忆起这些经历,舅舅总是感慨万分:“尽管以前的生活不富裕,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如今回望,正是那些苦难磨砺了我的意志和品格,让我愈发坚韧不屈。”

 

  书中还记载了许多关于外公外婆的故事。外公外婆虽然出身于贫苦家庭,没有什么文化,但对舅舅的要求却非常严格。外公经常把北宋宰相寇准直言进谏的故事讲给舅舅听,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敢言、刚正不阿的人。外婆是个慈祥善良的农家妇女,一生秉持“吃亏是福”的价值理念,从不与人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为人诚实友善、明事理、识大义,一生勤劳正直、乐于奉献,白天在田间辛苦劳作,晚上回家还要操持家务。即便家境贫寒,要抚养舅舅兄妹7人,可对乡邻却十分大方。外公在外辛苦一年挣来的10块钱,每年都会拿出一两块分给穷苦的乡邻。外公说“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只要勤快就不会饿死。”外公外婆的言传身教,从小就培养了舅舅勤俭朴实、坚毅正直的品格。

 

  1994年,舅舅到法院工作担任法官,他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依法依规审判每一起案件。在审理一起企业欠款纠纷案件时,被告企图通过托关系施压的方式来改变判决结果,但作为主审法官,舅舅顶住压力,据理力争,坚持公平公正依法裁决,最终成功帮原告挽回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2013年,舅舅正式退休。退休后,他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社区法律志愿服务者,无偿为身边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当他得知我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后,多次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一定要牢记职责使命,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舅舅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浓缩的时代画卷,每一段经历都闪耀着家风的印记——外公“勤劳不饿死”的坚韧质朴,外婆“吃亏是福”的豁达宽厚,在舅舅身上都化作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刚正不阿的操守。如今,它已成为我前行道路上的明灯,给予我强大的精神支撑,让我始终坚定方向,不曾退缩。我一定会把这份珍贵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发光发热,指引我在纪检监察工作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