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丨家宴
人逢喜事精神爽,罗老汉老树皮一般的脸上堆满了笑容,逢人便说:“我孙女婷婷考上中山大学哩!在广州,是孙中山创办的名牌大学,哈哈哈!”
可他觉得这样还不够,和老伴合计两天后,他做了一个决定。蹲在门槛上,对着手机和儿子罗正刚眉飞色舞:“三儿啊,我和你妈、你哥、你姐商量好了,办25桌,请李师傅掌勺,每桌10个菜……”
电话那头,身为公职人员的罗正刚原本正在专心致志批阅文件。“爸,这不好,你们怎么不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呢?”一不小心,笔尖在纸上洇开一个小墨点。
“你太忙,我们办妥就行,放心吧!”罗老汉顿了顿,“四年前,老阎头的孙子考上哪个什么大学,哎呀,都没听说过,校名我记不住,他们都摆了20桌!”罗老汉仿佛看到不久后老阎头向他敬酒道贺的情景,扬眉吐气地笑了。
罗正刚正想解释,抬手一看表,就要开会了,匆匆说了句“听我的,别摆酒”便挂了电话。
罗老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不痛快,冲着没了声音的手机自言自语:“婷婷这是天大的好事、喜事,咱们老罗家不可能不摆酒!”
转眼到了周末,罗老汉正坐在自家莲塘边发愣,水烟筒抽得“啪嗒”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罗正刚坐到了他旁边。不远处,一池碧绿的莲叶间,几朵莲花亭亭玉立。
罗正刚伸手抖了抖一张莲叶上的水珠:“爸,我小时候,您总是指着莲塘说,做人要像莲,出淤泥而不染,扎根在淤泥里,花也要开得洁净。”
罗老汉愣了,水烟筒的“啪嗒”声戛然而止——两年前元宵夜的画面猛地撞进脑子里:老阎头的儿子被带走时,手里还攥着个厚厚的红包,那红包的颜色似乎比春联更红,却显得那么刺眼。
“哎呀,爸老糊涂了!只记得老阎头他们家摆酒,忘了他儿子后来的事情了!那20桌酒,听说收的礼都能让他孙子上好几回大学了……”罗老汉的嗓子像被塘泥糊住,“后来他儿子挪用公款填窟窿,可不就是从摆酒收礼开始的?”
罗老汉猛地拍了拍脑袋,水烟筒差点滚落莲塘,罗正刚眼疾手快一把接住。接着,他慢慢把罗老汉扶了起来:“爸,咱回家。婷婷说想吃您种的莲藕炖排骨了。”
走进家门,一桌子菜香飘四溢,还摆放着罗老汉亲手酝酿的“土茅台”。老伴咧嘴笑得正欢:“老头子,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
婷婷迎了上来,把罗老汉领到上座,又往杯里斟满了酒。全家老小10几口人共同举杯,庆贺婷婷金榜题名。
“虽说没请外人,可这家宴怎么吃都是最香的!”罗老汉神采奕奕,拿着婷婷的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博白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