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推动作风建设更加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立足职能职责,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更大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问题常态化推进学查改,完善作风建设长效化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就要从解决作风突出问题入手,常态化推进学查改,不断完善作风建设长效化机制。“学”就要学理论、强党性,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要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学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始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将其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价值取向,外化为优良的作风操守、严格的行为准则。“查”就要实事求是把存在的作风问题查准查透,一严到底纠治作风顽疾。要保持常抓的韧劲和耐心,坚决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对反弹回潮、隐形变异等问题露头就打,深入研究分析隐形变异的规律特点,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严肃查处。“改”必须立规矩、治根本,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改和融合中心工作深入改上下功夫,结合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纠治违规吃喝和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推动重点问题真改实改,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深入剖析作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制度机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制度执行发挥实效。
紧盯关键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之举。近年来,一些不正之风由明转暗、改头换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表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不断探索风腐同查同治“新路径”。要强化“同”的理念,坚决克服“唯大要案论英雄”等错误思想和倾向,坚决防止“查腐不纠风”等问题,统筹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各环节,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等重视、同步推进。要强化“查”的手段,用好线索分析“晴雨表”,对违规吃喝、收受礼品礼金等“四风”问题,一律查清事实缘由、问题性质、关联人员、利益关系,彻查背后是否存在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用好大数据赋能,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精准发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强化风腐问题预警纠治,推动风腐问题查治贯通。要注重“治”的效果,做实做细以案促改促治,印发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工作指引,实行边办案、边剖析、边整改、边治理,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精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整改部门有针对性开展整治。强化纪律警示教育,用活本地典型案例“活教材”,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构建案件警示、文化浸润、家庭助廉等多元教育模式,充分释放风腐同查同治效能,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瞄准靶向坚持严管厚爱,让实干担当成为干部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这既彰显了我们党以严明纪律管党治党的决心,也为纪检监察机关更好履职尽责提供了科学指引。纪检监察机关在解决干部作风上的问题,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统一,让干部在纪律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做到廉而有为、勤勉敬业。必须先从纠正错误认识入手,坚决纠正党员干部“干多错多,不如‘躺平’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整治干部乱作为、不作为等问题,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于因担当作为、先试先行而出现的工作失误,客观公正容错纠错;对于不作为、未正确履职导致违纪违法问题,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引导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放手干事、积极作为。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要常态化做好澄清正名、打击诬告陷害、回访教育等工作,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事撑腰鼓劲,努力营造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作者系南宁市武鸣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