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监督推动规范民生资金支付管理
日前,阳朔县纪委监委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中,发现阳朔镇特困人员家属管某某于2020年1月申请的丧葬补助,历经近5年仍未发放到位。经核查,阳朔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杨某某因工作疏忽、履职缺位,未按规定开展补助审批发放工作,导致补助款“沉睡”5年,群众权益受损。最终,杨某某受到警告处分。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聚焦民生资金落地“最后一公里”,组建5个“室组地”联合监督检查组,聚焦党员干部在资金审批发放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查阅档案台账、开展入户走访、实施数据交叉比对等方式,对民生资金的申请受理、审核审批、资金拨付、使用监管等流程开展“穿透式”监督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监督检查3轮次,发现问题27个,处置问题线索45条。
“我们立足民生资金数据碎片化、关联性强等特点,通过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通财政、审计、民政等系统的数据壁垒,进一步从被动接访举报向主动预警风险的转变。”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通过以低保领域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核查,累计比对分析数据3000余条,筛查出异常数据12条,为精准定位问题、实施靶向整治提供了扎实依据。
此前,该县杨堤乡纪委依据反馈的低保资金问题数据,对中南村委低保工作开展专项核查,查实该村委干部邓某某对辖区内低保人员动态管理工作履职不到位,致使处于拘役期间的低保对象违规领取低保金2000余元,造成惠民惠农补贴资金损失。最终,邓某某被给予警告处分。
为推动问题整改长效化,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通过约谈提醒、制发提醒函等方式,督促民政部门联合公安、检察、社保等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低保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研究制定关于防范违规享受社会救助待遇的协作机制,同步完善定期核查清理、公告公示等5项制度机制,切实提升低保对象认定的精准度,动态管理退出低保343人。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通过统筹协调监督力量,有效提升基层监督在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实效性。各乡(镇)纪委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专项会议分析资金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列明资金使用路径、发放条件、公开流程等监督要点,为村级监督工作提供清晰指引与操作规范。各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廉情工作站按照监督要点开展针对性检查,通过比对银行流水、入户走访、交叉核查等方式,重点核查惠农补贴、低保救助等民生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情况。今年以来,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1个,涉及资金24万余元。(阳朔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