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真武承廉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韩颖欣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11:12 打印

  容县真武阁,雄居绣水之滨,其地基经略台肇于唐,明万历元年增建真武阁,历经四百多年风雨而岿然屹立,脊梁挺拔、身直影正,淬炼出独特的容州人文之光。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是“不可思议”的“天南杰构”,它是建筑技艺传承的稀世瑰宝,更与容州山水共生共息,晕染百年风韵,化作一方水土的精神图腾。

 

  《广西通志》记载:“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文理坚致。藤、容出。”明万历年间,容县先民在绣江之畔寻得优质铁力木,选材之时极尽严苛,以铜镜测影,只选取挺拔无曲之木,搭起这座不朽的建筑传奇。木性直则楼正,心术正则事端。观其金柱,时光将其打磨得温润如玉,表面泛着百年桐油的透亮光泽,纹理通直,紧密质地依然清晰可见,百年不腐。这恰似为人的自我要求——人之操守,须如良木,不蔓不曲,乃成栋梁,心若失节,必如朽木祸害根基。

 

  三千铁力木构件以榫卯咬合紧密,真武阁便以惊世之姿而立。它不用一钉一铆,仅凭构件凿榫卯眼,斜穿直套,彼此扶持,相互制约,将力学之美与建筑之巧熔铸成刚正的脊梁。最令人称奇的是二层四根金柱悬空不落,如四柄利剑直指苍穹,全凭杠杆原理维持平衡,经历多次地震与强台风,却始终稳如泰山。这悬空的奇构,恰似为官者的立身之道:不倚外力,不借权势,只凭一身正气,自成中流砥柱。站在阁中仰观,梁柱纵横如棋局,每一道线条都笔直如尺,仿佛天地正气在此凝固成可触摸的形骸。

 

  当旭日东升,第一缕阳光穿过真武阁的斗拱,在地面勾勒出笔直方正的轮廓,檐柱的投影笔直如墨线,斗拱的轮廓方正如玉玺,连悬柱投下的光影都如长剑般凛然。光影随日光投射变化方向,始终正直不改,恰似立表测影,不失毫厘。古人云“身正不怕影子斜”,真武阁便以这四百多年的光影为尺,丈量着世间的正。游人在此驻足,总忍不住以手触摸悬柱,回应匠人们的初心:人立于天地之间,当身正影直。

 

  如今,真武阁是广西首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清风育新苗的沃土。我看到,一群面容稚嫩的孩子们在真武阁中认真聆听宣讲员的讲解,仰首望着宣讲员指尖所点的悬空柱梁,双眸里跃动着好奇的光。此刻,我心中忽有所悟——“廉”字笔画交错如榫卯咬合,每一转折都暗藏匠人“心正笔直”的坚守。这些孩子或许尚不解“廉”字千钧之重,但当他们仰望悬柱如衡的奇构时,已懵懂感知“平衡”是天地间最珍贵的秩序;当他们透过桐油凝视梁柱的纹理时,便悄然领悟“坚守”是岁月长河中最深沉的力量;当宣讲员讲述古人以正直之木筑阁的往事时,“端正”的信念便如春芽破土,在他们心田悄然生根。古老的建筑化作课堂,以它不朽的筋骨为笔,在稚子心间勾勒出廉洁的第一道轮廓。

 

  正直为骨,清廉为髓。每一缕绣江吹来的清风,都携着四百多年前的匠人呼吸,将廉的韵致沁入新一代的血脉;每一道悬柱投下的光影,都如利剑划破时空,将正直清廉的信念刻在这片土地。天地正气长存,人间少年承志,穿过真武阁的清风永远凛然盘旋在容州山水之间,轻轻叩问人们的心房,迸发出响彻山河的清音。(容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