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用好“第一种形态”提升监督质效
日前,阳朔县民政局某干部在负责特困人员丧葬补助发放工作期间,因对补助核算标准理解存在偏差,导致资金发放至乡镇民政办账户时出现金额错误,进而影响了补助款的按时发放,被给予谈话提醒,这使其产生较大思想压力,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阳朔县纪委监委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掌握这一情况后,积极跟进,通过多次谈心谈话,帮助其分析问题根源,查找工作短板,使其逐步放下思想包袱,主动开展群众走访7次,精准识别出2户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工作成效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紧扣主责主业精准发力,精准把握“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工作方针,将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深化运用贯穿工作全过程。
针对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的党员干部,该县纪委监委构建从问题发现到成效跟进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回访问效”三步工作法,深化教育效果。采取随机抽查与动态回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复查,重点核查其整改落实情况、日常表现及思想转变程度,针对整改不彻底或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党员干部,严格执行问责程序。2025年以来,共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72人次,一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得到及时纠偏。
近日,高田镇纪委在监督中发现,个别干部在2024年稻谷补贴申报工作中因数据填报不严谨、工作衔接不到位,导致出现漏报名单问题。镇纪委对责任村干部开展谈话提醒后,举一反三,在全镇范围开展惠民惠农资金审核发放监督检查,同时督促镇农业服务中心聚焦申报、核验、拨付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数据交叉核验、岗位联动沟通及常态化自查机制,堵塞监管漏洞,保障惠民政策精准落地。
另外,该县纪委监委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重点检查党委(党组)运用“第一种形态”情况,推动党委(党组)发挥日常管理监督在抓早抓小的优势,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对同一人多次被约谈、同一单位反复出现同类问题的,及时向党委(党组)提出整改建议,跟踪问题整改与长效机制建立成效,对整改不力的启动二次谈话。今年以来已发现并纠正问题3个,让第一种形态成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有力抓手,提升监督执纪精准性和实效性。(阳朔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