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丨比较
“老周,听说你家闺女进实验中学重点班了?”青山村口的风雨桥上,几个老汉排排坐、唠家常。王大爷磕了磕烟袋锅,眯眯笑道:“准是找飞仔帮忙的吧?”
老周嘿嘿笑着点头:“可不是,飞仔一个电话,校长就给安排了!这孩子啊,在城里就是吃得开!”
一旁的喜娃爹攥紧手中的旱烟杆,指甲深深掐进木头里。自从儿子喜娃当了交警,家里的门槛反倒冷清了。想起今早李婶又提着一筐土鸡蛋往飞仔家走去,他狠狠啐了口唾沫,转身往家走。
飞仔和喜娃两家隔墙而居,上大学前两人总是形影不离,一起学习,一同玩耍,天真无邪,不亦乐乎。但村里人多嘴杂,家长里短间总爱拿俩小孩做比较,长此以往,两人便在“飞仔语文比喜娃高五分、喜娃百米跑比飞仔快两秒、飞仔形象好、喜娃长得高”等父辈的唾沫星子中一天天长大。
俗话说得好,一个锅里搅马勺,各有各的道。多年以后,喜娃穿上了警服,飞仔拿起了教鞭,都端上了村里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那年村里长桌宴上,喝高了的王大爷说:“这俩娃都能干,但真要比起来,还是喜娃更厉害,一身警服威武敞亮,飞仔虽然聪明但也只是个穷教书的!”让喜娃爹长足了脸。
万万没想到,后来教书先生飞仔顺风顺水,一路“高歌”,先是从村小调到乡镇中心校,后又经过层层筛选,进了教育局机关,不仅坐稳了基础教育股股长的位置,还给家里盖了三层半的小洋楼,而喜娃家却还是木头房子。
中秋节,飞仔早早地就开着小轿车回到了村里。刚到家门就被几个抱着礼品的村民簇拥着进了家。而喜娃则到了饭点才骑着辆陈旧的摩托车赶回来。
晚饭,喜娃手机还响个不停,“喜哥,我姨父酒驾被查了,想请您帮忙解决……”刚回绝,电话又响:“喜哥,客运公司的王总说想让您帮忙疏通下关系……”喜娃再次拒绝,脸色愈发凝重。
看到这一幕喜娃爹冷哼一声:“人家飞仔给人办完事,家里好烟好酒吃不完。你倒好,电话接得比官老爷还忙,啥事都办不成!”闻言,喜娃低头吃饭不语。
深夜,喜娃和父亲坐在家门口纳凉,隐约还可以听到隔墙饭桌上的杯盏叮当。看着满脸憋气的父亲,喜娃缓缓开口:“爹,飞仔走的路和我不一样,我有我的坚守,我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喜娃爹沉默许久,最终轻轻叹了口气道:“唉,爹懂了,你就按你的想法来吧。”
不久后的一天傍晚,村口的风雨桥上,几个老汉又在闲聊。
“听说飞仔被县纪委带走啦!”“他爹娘眼睛都快哭瞎喽!”“还是你家喜娃好啊,身正不怕影子歪!”
喜娃爹磕了磕烟袋锅,心中五味杂陈道:“人啊还是不要瞎比较!坚持走正道才能长远哟!”(资源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