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一池莲花映清廉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韩颖欣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15:15 打印

  农历六月,古称莲月,岁时之赏,当属莲花。

 

  晨光熹微,我漫步于祖立村龙南公园,晨雾如轻纱般在莲塘间游走,一池莲叶田田、莲花亭亭,夜来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珍珠般的光泽。微风拂过,莲叶轻摇,莲花颔首,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千年不变的廉洁箴言。立浊世而独清,处浮华而自持,莲与廉的伴生关系跨越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高雅清廉的精神图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时节,莲花以纯洁高雅之姿绽放,其清逸脱俗的高尚情操,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以莲喻己,彰显清洁高雅之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赞其清逸绝尘之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描绘超然物外之境;“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道出修身养性之谛;“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赞美莲的自然本真。而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更是将莲花清正廉明、不随流俗的君子品格,镌刻在中国文化的基因里。这些诗句不仅是对莲花外在美的赞叹,更是对君子人格的深情礼赞。

 

  “廉者,政之本也。”廉洁从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晏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生活极其简朴;东汉杨震“暮夜却金”,面对故人送来的黄金,他留下“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千古佳话;宋代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被百姓誉为“包青天”;明代海瑞“不吐刚茹柔”,刚峰傲骨,一生清贫,去世后家中竟无钱财安葬。身处浊世而心志高洁,面对诱惑而坚守本心,这些清官廉吏的故事,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交相辉映。莲与廉,一为花之品格,一为人之操守,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诠释着中华文明对廉洁高尚品格的追求。

 

  莫道淤泥深几许,心莲自向碧空开。我想起容县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清廉风骨。容县杨梅镇封氏先祖封景岷先生以学养廉,立家训“在官励廉洁,报最希循良”,教导封氏子孙严谨求真,清廉自守;革命烈士潘异凡在经费断绝的困境中,与战友变卖水田购织袜机谋生,以做糖果生意为掩护开展革命,始终清贫自守。这些扎根容县土壤的真实故事,恰似这一池莲花,清廉昭昭——根扎淤泥而心向清波,茎通云霄而守正不弯,花经风雨而香益清远,涌动着不息的精神暗流。

 

  莲,花中君子者,出淤泥而不染;廉,人之高行也,拒腐蚀而不沾。莲花历经千年仍为世人所钟爱,正是因为它承载着人类对美好品格的永恒追求。青莲可鉴,鉴人亦鉴心;廉行可循,循古亦循今。愿我们都能如莲花般,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本心,让廉洁之花永远绽放。(容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