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故事丨一张照片背后的稻谷补贴 “猫腻”
“按照要求,稻谷生产补贴申请验收人员由‘1名镇干部+1名村干部+1名种粮农户’3人组成,而这张照片出现了2名村干部和1名镇干部,没有种粮农户身影,是否符合规定?”
2024年4月,玉林市福绵区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来到该区某村开展涉农资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在翻看该村近年来稻谷生产补贴面积申请及验收材料时,其中一张2022年度晚稻补贴申报实地验收照片的反常引起了检查组的注意。
“会不会这2名村干部里面有1名就是种粮农户的身份呢?”带着疑问,检查组进一步查看相关材料进行求证。
经过详细比对晚稻补贴申报材料后发现,照片中有1名村干部和验收人员的签名对不上,而这个村干部正是该村支书黎某某。
这里面是否存在违规骗取稻谷补贴资金问题?为查清真相,检查组决定先找村支书黎某某本人了解情况。
“你在这张2022年晚稻稻谷生产补贴验收照片中,是村干部身份还是种粮农户身份呢?”检查组指着照片问黎某某。
“我是种粮农户。”黎某某坦然答道。
“为什么申请和验收的签名都不是你,而是林某某呢?”
“他是我丈夫,稻谷生产补贴是以他名义申报的。”
“既然申报和验收材料都签了林某某的名字,为什么他又不来现场验收拍照?”检查组追问到。
“这个……因为我是村干部,为避嫌所以我就以他的名义填写了2022年晚稻稻谷生产补贴申请和验收材料,验收时我拍照也是图个方便……”黎某某开始紧张起来,言辞中有些含糊。
既然是自家种植的晚稻,为什么要避嫌?检查组考虑到这份22.5亩的稻谷生产补贴材料申报的面积较大,以及黎某某在面对检查组人员隐隐透露出的心虚和不安,为进一步弄清楚事情缘由,检查组决定对周边村民开展实地走访。
经核查,黎某某从2016年起租了同村群众30多亩水田种植柠檬,由于收益不好和需开展非粮化治理,自2021年起改为种植水稻。2022年下半年,黎某某户不再种植水稻,把水田无偿给同村村民唐某种植水稻,收成归唐某本人所有,由于灌溉问题,唐某只种植了15亩水稻且没有申请晚稻稻谷生产补贴。
在事实面前,黎某某只得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
原来,身为村干部的黎某某在得知唐某没有申请晚稻稻谷生产补贴的情况后,并未及时提醒唐某递交申报材料,反而盯上这块“肥肉”起了贪念,利用职务便利“钻空子”。黎某某明知以自己名字申报太显眼担心过不了关,于是以丈夫林某某的名义申报了22.5亩晚稻稻谷生产补贴,并让村委副主任唐某某在其户的晚稻稻谷生产补贴申请及验收表中的村委负责人和村委证明人处签名盖章,以此蒙混过关“顺利”虚报骗取稻谷补贴2250元。
2024年5月,黎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退出违纪所得;唐某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
该案查处后,福绵区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紧盯涉农项目资金的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拨付分配等关键环节,加大对失职失责和腐败问题线索查办力度,在涉农项目资金使用领域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2件2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同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份,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修订完善《福绵区涉农资金管理办法》等3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涉农资金管理,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涉农项目资金规范高效使用。(玉林市福绵区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