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送医上门暖民心
4月8日,在新疆喀什地区,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医学影像专家为巴楚县的儿童进行筛查。
4月8日,在新疆喀什地区,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刘建实(左)为巴楚县的儿童进行筛查。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近期,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组织的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专家医疗团队赴新疆喀什地区的巴楚县、麦盖提县、英吉沙县等地开展“天使之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医务工作者们翻山越岭,足迹遍布南疆戈壁绿洲,既为当地群众带来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又筑牢健康防线,以爱心奉献与专业力量托举希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此作出安排。在我国广大基层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依然严峻,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与服务方面,这种差距在偏远地区更为突出。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既免去群众长途奔波之苦,又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这种“送医上门”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就医现实需求,还通过科学普及医疗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是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助力。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是简单的“输血式援助”,而是要构建“造血式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医疗资源既“输得出”,也“接得住”。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医疗专家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分析病情,一边带领本地医护人员结合实际病例讲解诊断思路及治疗重点,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医疗专家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通过采取“一对多”组团帮扶、“巡诊带教”等形式,强化对口帮扶,指导当地医务从业人员学习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知识,培养本地医疗力量,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医者仁心万物苏,杏林妙手惠千家。医疗专家“送医上门”既是爱心传递的桥梁,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务实举措。这种模式值得在更多地区推广,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群众健康水平“提上来”,以专业与温情共筑生命健康屏障。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