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故事|虚假的供货单
近日,柳城县纪检监察干部到寨隆镇走访,看到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一台台甘蔗种植一体机在蔗地里稳步前行,种植机所过之处,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摆种、撒肥、覆土、盖膜等工作,快捷又省力。
“这笔补贴失而复得,我们可以用这笔款购买到一批优质蔗种、肥料、农具设备等物资了。”一名蔗农听说县纪检监察干部来了解糖料蔗种苗补贴落实情况,停下手中的劳作,高兴地对纪检监察干部说。
然而,在此之前,111户蔗农还为何时能拿到糖料蔗种苗补贴损失而发愁。
柳城是国家糖料蔗生产基地县,甘蔗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县纪委监委在开展糖料蔗产业全链条监督过程中,有群众反映其购买甘蔗种苗只能得到330元每亩的健康种苗补贴,却无法享受更高标准的600元每亩的脱毒种苗补贴的问题。
群众为什么只得到每亩补贴相差270元之多的健康种苗补贴,是谁搞错了?
县纪委监委迅速组织人员实地调查,通过详细查阅补贴申报相关材料,找相关负责人及群众进一步了解。最终发现某村委副主任覃某某帮助某农业公司推销甘蔗种苗时,给群众开具虚假的购苗供货单,并在广西糖料蔗大数据平台上传了脱毒种苗“桂糖44”作为替代,导致该甘蔗种苗无法进行脱毒种苗溯源,只能按健康种苗330元/亩进行补贴。为此,群众也曾多次要求公司赔偿损失,希望相关部门帮助处理,但因该公司属于外地企业,维权之事迟迟未得到解决。
覃某某为何会帮助该公司开具虚假的供货单?镇纪委找覃某某谈话核实。
“因甘蔗种苗紧缺,我通过朋友介绍在某公司购买种苗并帮公司向群众推销,公司说供货单上要写‘桂糖44号’这个品种,可以申报得600元/亩的补贴,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照做了。”覃某某说,“我帮忙统计群众购买糖料蔗种苗数量及品种,然后公司再按群众每购买一包种苗给我2元劳务费。”
最终,覃某某因收受某农业公司给予“好处费”1万余元,帮助该公司向111户蔗农推销的甘蔗种苗无法进行脱毒种苗溯源,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涉案违纪所得被收缴。
随后,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依法履职及时协调解决,帮助111名蔗农挽回经济损失18万余元。该县纪委监委制发监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深化以案促改,举一反三,健全相关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全面排查并解决群众选购种苗维权问题,帮助群众挽回因种苗发芽率低造成的经济损失15万余元,有效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柳城县纪委监委)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