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用好纪检监察建议 靶向施策推动改出实效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市民政局将36台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设备收回,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2项。
此前,北海市纪委监委根据审计部门移送的问题线索,核查发现市民政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存在设备发放、使用不规范等问题,造成资产浪费同时存在廉洁风险,随即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并向该局制发监察建议书,要求举一反三、深入整改。
北海市纪委监委把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抓手,坚持找准问题、讲透建议、抓实整改。“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我们从‘人’上找原因、从‘事’中挖根源、从‘制度’上查漏洞。”北海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委监委指导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落实查办案件与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同步推进,审查调查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草拟建议清单,结案后专门组织复盘;对专业性较强的具体问题,多方听取意见,增强纪检监察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银海区纪委监委在对该区自然资源局原局长陈某审查调查期间,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围绕强化教育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该局扎实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撤销违规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回建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挽回经济损失。
找准问题是基础,讲透建议是关键。北海市纪委监委要求制发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方位“扫描”被建议单位实际情况,多视角剖析根源,“清单式”列明问题。同时,细化问题表现、成因及整改路径,做到建议指向清晰,并区分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进而“分类式”精准施策,确保提出的建议对症下药、务实管用。
“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是为了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问题整改。”北海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对全市纪检监察建议书实行归口管理,按照“谁制发、谁跟踪”原则,建立跟踪督办、限时反馈、挂号销账、定期回访的工作闭环,不定期组织抽查检查,防止制发单位“一发了之”。
2024年以来,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81份,推动完善制度机制352项。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