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数字赋能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近日,在北海市铁山港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辖区蔗管员蔡某、农户梁某将虚假申报的4万多元糖料蔗良种补贴按程序退回。
此前,北海市纪委监委运用数字化手段,调取2022年至2024年糖料蔗良种补贴发放数据29万余条,经分析发现铁山港区一地块疑似连续3年重复领取良种补贴的疑点数据共27条,遂交办铁山港区纪委监委进行调查,查明了该区南康镇某村委蔗管员蔡某伙同农户梁某,以他人名义虚假申报糖料蔗良种补贴4万多元的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政务警告处分。
2024年以来,北海市纪委监委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以大数据为牵引,持续深化运用“互联网+监督”模式,通过清廉北海平台,对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相关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对问题主动发现、主动纠治,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不规范是农村集体‘三资’违纪违规问题多发频发的重要原因。”北海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一些村集体由于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乡镇落实“村财镇管”规定不到位,导致村集体资金被侵占、套取的情况时有发生。
2024年9月,银海区纪委监委查处了该区福成镇某村级合作社因没有集体账户,将某糖厂支付的集体甘蔗款打入村委会副主任孙某的个人账户,孙某在保管该集体款项期间,擅自挪用其中的1万多元用于个人开销的问题。
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该市纪委监委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向该市农业农村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提出不断完善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等意见建议,督促其切实抓好问题整改。
北海市农业农村局根据纪检监察建议整改要求,充分发挥数字赋“廉”作用,在全市推行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模式,将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的2.5万余条财务凭证纳入电子存档,1.25万余项资产、2611项资源纳入北海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管理。并依托该监管平台,对全市37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报表进行赋码,推行村级财务“一村一码”公开,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表、收支明细表等情况。
截至目前,北海市纪委监委以大数据为依托,对286万余条数据进行筛查,发现疑点数据161条,共复核出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相关问题线索136件,立案38件,留置3人。(北海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